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以秀水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图表目录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1-27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与实践现状 | 第15-23页 |
·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研究有待发展的问题 | 第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3-24页 |
·研究范围界定 | 第24-25页 |
·研究框架 | 第25-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2 秀水村的特色与价值分析 | 第27-45页 |
·概况 | 第27页 |
·发展历史 | 第27-28页 |
·特色分析 | 第28-41页 |
·村落格局特色 | 第28-31页 |
·街巷空间特色 | 第31-32页 |
·建筑群体特色 | 第32-37页 |
·人文特色 | 第37-39页 |
·自然景观特色 | 第39-40页 |
·其它要素 | 第40-41页 |
·价值分析 | 第41-42页 |
·历史价值 | 第41-42页 |
·艺术价值 | 第42页 |
·科学价值 | 第42页 |
·旅游价值 | 第42页 |
·小结 | 第42-45页 |
3 秀水村保护与发展的方法与战略思路 | 第45-55页 |
·面临的问题与矛盾 | 第45-46页 |
·古村落保护与历史人文环境衰败的矛盾 | 第45页 |
·传统物质空间与古村落发展空间的不足 | 第45页 |
·古村落保护与居民文物保护意识淡薄的矛盾 | 第45页 |
·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 | 第45-46页 |
·环境容量有限性与人口不断增加的矛盾 | 第46页 |
·外来文明与历史原真性的碰撞 | 第46页 |
·商业化与居住性的矛盾 | 第46页 |
·文化价值观与经济价值观的矛盾 | 第46页 |
·保护与开发的协调与发展 | 第46-47页 |
·保护永远放在第一位 | 第46-47页 |
·合理利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第47页 |
·保护与利用的辩证关系 | 第47页 |
·保护与开发的目标与原则 | 第47-49页 |
·保护与开发的目标 | 第47-48页 |
·保护与开发的原则 | 第48-49页 |
·保护的方式与方法 | 第49-50页 |
·尊重历史原貌的维护 | 第49页 |
·经常性的修缮 | 第49页 |
·永续利用和传统延续 | 第49-50页 |
·空间发展 | 第50页 |
·保护与开发的战略构想 | 第50-55页 |
·保护重点对象 | 第50页 |
·全面保护战略 | 第50-52页 |
·开发利用方式 | 第52-55页 |
4 秀水村保护与发展的规划研究 | 第55-79页 |
·秀水村整体格局的保护 | 第55-59页 |
·延续聚落空间形态 | 第55页 |
·整体延续性保护框架 | 第55-57页 |
·分区保护开发控制 | 第57-59页 |
·秀水村自然生态空间保护 | 第59-60页 |
·自然生态空间保护的整体框架 | 第59-60页 |
·自然水系的保护和恢复 | 第60页 |
·秀水村人工物质空间保护 | 第60-67页 |
·传统街巷系统保护规划 | 第60-61页 |
·传统街巷空间保护整治规划 | 第61页 |
·沿街立面的保护与更新 | 第61-62页 |
·建筑分类及其保护方法 | 第62-63页 |
·古建筑保护 | 第63-67页 |
·秀水村精神文化空间的保护 | 第67-68页 |
·基础设施改善 | 第68-73页 |
·道路交通 | 第68-71页 |
·给水规划 | 第71页 |
·排水规划 | 第71-72页 |
·环卫设施规划 | 第72-73页 |
·秀水村保护与旅游发展 | 第73-77页 |
·旅游开发目标定位 | 第73-74页 |
·景点的开发 | 第74-75页 |
·专题旅游组织(表 4.3,表 4.4) | 第75-76页 |
·旅游游线规划组织 | 第76-77页 |
·小结 | 第77-79页 |
5 秀水村保护与开发的实施策略 | 第79-87页 |
·保护与发展的合作模式 | 第79-82页 |
·政府主导模式 | 第80页 |
·公众参与模式 | 第80-81页 |
·旅游开发模式 | 第81-82页 |
·保护与开发管理 | 第82-84页 |
·制定政策法规,规范保护与开发行为 | 第82-83页 |
·建立常设管理部门,负责日常保护与开发管理 | 第83-84页 |
·保护与开发实施机制 | 第84页 |
·实施机制 | 第84页 |
·实施保障 | 第84页 |
·保护与开发的投融资方式 | 第84-87页 |
·拓展资金筹措渠道 | 第84-85页 |
·建立专项保护基金 | 第85页 |
·选择合理经营模式 | 第85-87页 |
6 结语 | 第87-89页 |
·研究成果总结 | 第87-88页 |
·研究的感悟 | 第88页 |
·研究的展望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附录 | 第95-104页 |
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95页 |
B 建筑整治及文物保护规划图 | 第95-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