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引言 | 第10页 |
·电化学发光的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电化学发光的基本反应机理 | 第12-15页 |
·湮灭电化学发光反应机理 | 第12-13页 |
·共反应剂电化学发光反应机理 | 第13-14页 |
·阴极电化学发光反应机理 | 第14-15页 |
·电化学发光的定量基础 | 第15页 |
·电化学发光的基本类型 | 第15-19页 |
·酰肼类化合物电化学发光体系 | 第15-16页 |
·吖啶类化合物电化学发光体系 | 第16-17页 |
·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电化学发光体系 | 第17-18页 |
·过氧化草酸酯电化学发光体系 | 第18-19页 |
·金属配合物电化学发光体系 | 第19页 |
·Ru(bpy)_3~(2+)电化学发光的反应机理及其应用 | 第19-23页 |
·氧化还原循环电化学发光 | 第20页 |
·氧化还原型电化学发光 | 第20-22页 |
·还原氧化型电化学发光 | 第22页 |
·半导体电极上的阴极电化学发光 | 第22-23页 |
·本论文的整体构想及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8页 |
第二章 电化学发光检测池的设计、制作及应用 | 第28-37页 |
·电化学发光检测池的设计与制作 | 第28-32页 |
·电化学发光检测池在常规电极上的应用 | 第32-36页 |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试剂 | 第32页 |
·仪器 | 第32页 |
·实验过程 | 第32-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5页 |
·在金电极上的应用 | 第33页 |
·在铂电极上的应用 | 第33-34页 |
·在玻碳电极上的应用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利用儿茶酚胺代谢物作为共反应剂在 Ru(bpy)_3~(2+)电化学发光体系中的研究 | 第37-51页 |
·引言 | 第38-39页 |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试剂 | 第39-40页 |
·仪器 | 第40页 |
·实验过程 | 第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7页 |
·Ru(bpy)_3~(2+)/HVA 和 Ru(bpy)_3~(2+)/VMA 体系的电化学行为 | 第40-41页 |
·Ru(bpy)_3~(2+)/HVA 和 Ru(bpy)_3~(2+)/VMA 体系的电化学发光行为 | 第41-43页 |
·Ru(bpy)_3~(2+)/HVA 和 Ru(bpy)_3~(2+)/VMA 体系的光谱分析 | 第43-44页 |
·HVA 和 VMA 对 Ru(bpy)_3~(2+)电化学发光的自猝灭过程 | 第44-46页 |
·HVA 和 VMA 的测定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第四章 基于 Ru(bpy)_3~(2+)电化学发光对高香草酸和香草扁桃酸的检测 | 第51-66页 |
·引言 | 第52-54页 |
·实验部分 | 第54-55页 |
·试剂 | 第54页 |
·仪器 | 第54页 |
·实验过程 | 第54页 |
·HVA 和 VMA 的预处理 | 第54-55页 |
·尿样的收集和预处理 | 第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62页 |
·Ru(bpy)_3~(2+)/HVA 和 Ru(bpy)_3~(2+)/VMA 体系的化学发光反应机理 | 第55-58页 |
·条件优化 | 第58页 |
·线性范围和检测限 | 第58-59页 |
·VMA 电化学发光强度的抑制 | 第59-61页 |
·尿样中 HVA 和 VMA 的测定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