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业市场结构与效率对绩效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0 引言 | 第12-25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总结 | 第21-22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23-25页 |
·创新点 | 第23-24页 |
·不足之处 | 第24-25页 |
1 产业组织学相关理论概述 | 第25-36页 |
·市场结构相关理论 | 第25-30页 |
·市场结构的概念界定 | 第25页 |
·市场结构的衡量指标 | 第25-27页 |
·市场结构的分类 | 第27-30页 |
·效率相关理论 | 第30-31页 |
·效率的概念界定 | 第30页 |
·效率的计量方法 | 第30-31页 |
·绩效相关理论理论 | 第31页 |
·绩效的概念界定 | 第31页 |
·绩效与效率的区别 | 第31页 |
·市场结构、效率和绩效关系理论 | 第31-36页 |
·哈佛学派的市场力量假说 | 第31-33页 |
·芝加哥学派的效率结构假说 | 第33-34页 |
·可竞争市场理论 | 第34页 |
·新奥地利学派 | 第34-36页 |
2 我国证券业市场结构分析 | 第36-47页 |
·我国证券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 第36-39页 |
·承销业务集中度分析 | 第36-38页 |
·经纪业务集中度分析 | 第38-39页 |
·我国证券业企业规模分析 | 第39-41页 |
·我国证券公司资本规模 | 第39-40页 |
·我国证券公司资产规模 | 第40-41页 |
·我国证券业业务差异化分析 | 第41-43页 |
·我国证券业业务种类差异 | 第41-43页 |
·我国证券业业务品质差异 | 第43页 |
·我国证券业进出壁垒分析 | 第43-47页 |
·我国证券业进入壁垒 | 第43-45页 |
·我国证券业退出壁垒 | 第45-47页 |
3 我国证券业的效率水平测度 | 第47-55页 |
·数据包络方法介绍 | 第47-49页 |
·数据包络方法原理介绍 | 第47-48页 |
·数据包络方法应用步骤介绍 | 第48-49页 |
·数据包络方法指标选取 | 第49-50页 |
·投入指标的选取 | 第49页 |
·产出指标的选取 | 第49-50页 |
·我国证券业效率测算结果 | 第50-52页 |
·我国证券业效率分析 | 第52-55页 |
4 我国证券业市场结构与效率对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55-68页 |
·联立方程模型及估计方法介绍 | 第55-57页 |
·联立方程模型介绍 | 第55页 |
·估计方法介绍 | 第55-57页 |
·构建联立方程模型 | 第57-63页 |
·变量设定与说明 | 第57-61页 |
·设定联立方程组 | 第61-63页 |
·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 | 第63-66页 |
·绩效方程实证分析 | 第64页 |
·市场结构方程实证分析 | 第64-65页 |
·效率方程实证分析 | 第65-66页 |
·实证结果解释 | 第66-68页 |
5 结论、建议与展望 | 第68-72页 |
·主要结论 | 第68-69页 |
·我国证券业市场结构类型判断 | 第68页 |
·我国证券业效率水平偏低 | 第68页 |
·我国证券业市场结构对绩效影响更显著 | 第68-69页 |
·建议 | 第69-71页 |
·完善进入退出机制 | 第69-70页 |
·优化业务结构 | 第70页 |
·鼓励自主创新 | 第70页 |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 第70页 |
·提高公司员工素质 | 第70-71页 |
·展望 | 第71-72页 |
·深入研究证券业产业组织问题 | 第71页 |
·深入研究证券业的产业政策 | 第71页 |
·对实证模型进行改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个人简历 | 第77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