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 | 第14-15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手持式应用终端硬件架构论证 | 第17-28页 |
·接收机体系结构选择 | 第17-24页 |
·超外差接收机结构 | 第17-19页 |
·零中频接收机结构 | 第19-20页 |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结构 | 第20-21页 |
·接收机射频输出方式选择 | 第21-23页 |
·接收机结构方案确定 | 第23-24页 |
·数字信号处理平台架构选择 | 第24-26页 |
·常用的数字信号处理平台架构 | 第24-25页 |
·数字信号处理平台的结构选择 | 第25-26页 |
·电源需求及管理策略分析 | 第26-27页 |
·电源需求分析 | 第26页 |
·电源管理策略分析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手持式终端硬件设计的若干关键技术论证与分析 | 第28-41页 |
·接收灵敏度的论证与分析 | 第28-30页 |
·噪声系数 | 第28-29页 |
·相位噪声 | 第29页 |
·接收灵敏度指标论证 | 第29-30页 |
·频率规划论证与分析 | 第30-33页 |
·带通采样定理 | 第30-31页 |
·采样频率给定条件下的最优中频频率选择 | 第31-32页 |
·频率规划 | 第32-33页 |
·ADC性能及最优量化电平论证与分析 | 第33-37页 |
·ADC有效位数 | 第33-35页 |
·ADC最优量化电平 | 第35-37页 |
·AGC动态范围论证与分析 | 第37-40页 |
·接收机动态范围的指标定义 | 第37页 |
·射频模块AGC模型建立 | 第37-38页 |
·AGC指标论证分析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信号完整性与电磁兼容性分析 | 第41-59页 |
·信号完整性分析及仿真 | 第41-51页 |
·信号完整性概述 | 第41-43页 |
·IBIS信号完整性仿真模型 | 第43页 |
·基于Hyperlynx的信号完整性仿真 | 第43-51页 |
·电磁兼容性分析 | 第51-55页 |
·电磁兼容性概述 | 第51页 |
·信号的边沿特性分析 | 第51-53页 |
·设计中的电磁兼容问题及解决 | 第53-55页 |
·基于信号完整性与电磁兼容性的PCB设计原则 | 第55-58页 |
·PCB的叠层设计原则 | 第55-56页 |
·PCB的布局设计原则 | 第56-57页 |
·PCB的布线设计原则 | 第57页 |
·PCB的时钟电路设计原则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手持式终端硬件实现与性能验证 | 第59-73页 |
·手持式终端整机硬件实现 | 第59-68页 |
·手持式终端整机模块架构 | 第59页 |
·手持式终端的电路实现 | 第59-67页 |
·手持式终端的主板及整机实物 | 第67-68页 |
·性能测试 | 第68-72页 |
·测试平台 | 第68-70页 |
·测试方法及结果 | 第70-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73-75页 |
·主要工作总结 | 第73-74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