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施工论文--施工方法论文

坡积体中隧道“零”开挖进洞技术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引言第10-14页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和隧道建设情况第10页
     ·坡积体中隧道施工技术难点第10-14页
   ·隧道洞口段仰坡稳定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滑坡隧道的类型第14-15页
     ·隧道洞口围岩—边坡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第15-17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8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二章 隧道直接进洞的极限平衡理论与分析第18-38页
   ·刘家院子隧道工程概况第18-19页
   ·刘家院子隧道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第19-21页
     ·地形地貌第19页
     ·地层岩性第19页
     ·区域地质构造第19-20页
     ·水文地质条件第20页
     ·工程地质评价第20-21页
   ·极限平衡分析仰坡稳定性第21-27页
     ·瑞典圆弧法第21-22页
     ·毕肖普条分法第22-24页
     ·刘家院子隧道洞口仰坡极限平衡稳定性分析第24-27页
   ·自然状态下仰坡体稳定性数值分析第27-36页
     ·FLAC~(3D)求解过程第27页
     ·有限差分法求解过程第27-28页
     ·FLAC~(3D)具有的本构模型第28-32页
     ·模型的建立第32页
     ·边界及初始条件第32-33页
     ·模拟结果组成第33页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第33-36页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隧道“零”开挖进洞施工方案设计第38-47页
   ·刘家院子隧道进洞施工方案对比第38-39页
   ·刘家院子隧道洞口设计第39-40页
     ·洞口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第39页
     ·洞口结构设计第39-40页
   ·衬砌设计第40页
     ·洞身衬砌结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第40页
     ·复合衬砌参数第40页
   ·抗滑桩设计第40-42页
     ·桩位及桩间距的确定第40-41页
     ·桩截面尺寸的确定第41页
     ·锚固深度的确定第41-42页
   ·超前支护设计第42-45页
     ·超前管棚设计第42-43页
     ·浆液设计第43-44页
     ·超前小导管设计第44页
     ·超前锚杆设计第44-45页
   ·隧道开挖方式设计第45-46页
   ·环境保护设计第46页
   ·本章小节第46-47页
第四章 隧道“零”开挖进洞数值模拟分析第47-70页
   ·隧道明洞施工数值模拟分析第47-49页
     ·模型的建立第47-49页
   ·明洞段施工模拟计算步骤与工况第49-51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51-59页
     ·传统未加抗滑桩明洞开挖计算结果分析第51-53页
     ·加抗滑桩明洞开挖计算结果分析第53-57页
     ·抗滑桩受力分析第57-58页
     ·明洞施工完成后仰坡稳定性评价第58-59页
   ·隧道暗洞施工分部开挖数值模拟第59-67页
     ·模型的建立第60-61页
     ·隧道进洞施工模拟计算步骤与工况第61-63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63-67页
   ·暗洞开挖对明洞的影响第67-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坡积体中隧道进洞的监控量测第70-86页
   ·监控量测目的第70页
   ·坡积体中隧道进洞监控量测设计第70-75页
     ·监测设计的原则第70页
     ·量测项目与方法第70-72页
     ·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第72-74页
     ·监控量测频率第74-75页
   ·坡积体中隧道进洞监控量测分析第75-85页
     ·降雨量和地下水位监测第75-76页
     ·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分析第76-79页
     ·仰坡水平和垂直位移分析第79-81页
     ·抗滑桩受力位移分析第81-82页
     ·初次衬砌内力分析第82-83页
     ·锚杆轴力变化曲线第83页
     ·钢支撑内力分析第83-85页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6-87页
   ·总结第86页
   ·展望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2页
致谢第92-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跨度钢箱拱桥施工过程缆、扣塔体系的受力性能分析
下一篇:斜靠式拱桥抗震性能及隔震支座减隔震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