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课题背景 | 第10页 |
|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0-12页 |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 ·碳材料的发展 | 第12-13页 |
| ·合金负极材料 | 第13-15页 |
| ·过渡金属氧化物 | 第15-18页 |
| ·Cu_2O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 ·Cu_2O薄膜电极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第20页 |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21-28页 |
| ·主要化学试剂 | 第21页 |
| ·主要实验设备 | 第21-22页 |
| ·材料的合成 | 第22-26页 |
| ·Cu_2O薄膜电极的制备 | 第22-23页 |
| ·Cu_2O/Ag复合薄膜电极的制备 | 第23页 |
| ·Cu_2O/Ni复合薄膜电极的制备 | 第23-24页 |
| ·泡沫镍/Cu_2O多孔薄膜电极的制备 | 第24-26页 |
| ·锂离子电池的装配 | 第26页 |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6-27页 |
| ·充放电实验与循环性能测试 | 第26-27页 |
| ·循环伏安曲线测试 | 第27页 |
| ·实验分析手段 | 第27-28页 |
| ·X 射线粉末衍射仪(XRD)表征 | 第27页 |
| ·扫描电镜分析(SEM) 与能谱分析 | 第27页 |
| ·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27-28页 |
| 第3章 Cu_2O薄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28-37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XRD分析 | 第28-30页 |
| ·SEM分析 | 第30-32页 |
| ·不同反应温度对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30-31页 |
| ·不同反应时间对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31-32页 |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2-36页 |
| ·循环伏安性能 | 第32-33页 |
| ·充放电性能 | 第33-34页 |
| ·制备温度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反应时间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Cu_2O/M复合薄膜电极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7-51页 |
| ·引言 | 第37页 |
| ·脉冲恒电位还原法制备Cu_2O/Ag复合薄膜电极 | 第37-43页 |
| ·制备原理 | 第37-38页 |
| ·EDS分析 | 第38-39页 |
| ·SEM分析 | 第39-40页 |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0-43页 |
| ·化学镀镍制备Cu_2O/Ni复合薄膜电极 | 第43-50页 |
| ·制备原理 | 第43-44页 |
| ·EDS分析 | 第44页 |
| ·SEM分析 | 第44-46页 |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6-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泡沫镍/Cu_2O多孔薄膜电极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1-65页 |
| ·引言 | 第51页 |
| ·电沉积法制备泡沫镍/Cu_2O多孔薄膜电极 | 第51-58页 |
| ·电化学分析 | 第51-53页 |
| ·EDS分析 | 第53-54页 |
| ·SEM分析 | 第54-55页 |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5-58页 |
| ·化学浴法制备泡沫镍/Cu_2O多孔薄膜电极 | 第58-63页 |
| ·制备原理 | 第58页 |
| ·XPS 分析 | 第58-59页 |
| ·SEM 分析 | 第59-60页 |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0-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