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

排污权交易制度探讨--以太湖流域和常熟地区排污权交易制度构建为例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排污权交易理论概述第9-14页
 第一节 排污权交易的概念第9-11页
  一、排污权的概念第9-10页
  二、排污权交易的概念第10-11页
 第二节 排污权交易的基础理论第11-14页
  一、“公有地的悲剧”——哈丁第11-12页
  二、外部性理论——庇古税第12页
  三、“稀缺资源”论第12-13页
  四、科斯定理第13-14页
第二章 国内外排污权交易研究进展第14-19页
 第一节 美国排污权交易政策第14-15页
  一、银行政策第14页
  二、泡泡政策第14-15页
  三、抵消政策第15页
  四、净得政策第15页
 第二节 排污权交易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第15-19页
  一、排污权交易的环境因素第16-17页
  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新的环境管理模式第17页
  三、排污权交易制度可以弥补排污收费制度的不足第17-19页
第三章 排污权交易可行性分析与交易制度的初步构建第19-31页
 第一节 我国实施排污权交易的可行性分析第19-21页
  一、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前提条件之一----总量控制制度第19-20页
  二、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前提条件之二----排污许可证制度第20-21页
 第二节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构建设想第21-31页
  一、制定排污权交易法律法规第24页
  二、科学合理的总量控制目标第24-25页
  三、排污权的初始分配第25-28页
  四、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的核心问题----效率第28-29页
  五、完善的监督体系----特别是对政府监管行为的监督第29-31页
第四章 排污权交易在太湖流域实施的典型模式研究第31-38页
 第一节 太湖流域的区域环境分析第31-32页
 第二节 太湖流域实施排污权交易的初步探索第32-34页
  一、排污权交易在太湖流域的总体推进第32页
  二、江苏省排污权交易立法现状的分析第32-34页
 第三节 太湖流域排污权交易试点的几种模式第34-38页
  一、嘉兴模式第34页
  二、绍兴模式第34-35页
  三、江阴模式第35-38页
第五章 常熟市排污权交易制度构建探索第38-54页
 第一节 排污权交易在常熟市的开展现状第38-40页
  一、常熟市的环境形势第38-39页
  二、常熟市排污权交易工作进展第39-40页
 第二节 常熟市排污权交易体系构建原则第40-41页
  一、总量控制原则第40页
  二、排污权交易的经济性原则第40页
  三、科学确定污染因子排放原则第40-41页
  四、污染物排放严格监控原则第41页
  五、信息公开原则第41页
 第三节 对常熟市排污权交易工作的设想第41-54页
  一、对排污权初始分配的设想第41-47页
  二、对总量的核定和监管企业排污总量的设想第47-48页
  三、对适时建立排污权交易平台的设想----创设排污权交易中心是促成排污权交易市场建立的必要条件第48-53页
  四、对新型金融贷款模式引入排污权交易的设想第53-54页
第六章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展望第54-56页
 一、排污权交易将成为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54页
 二、全面推行排污权交易势在必行第54-55页
 三、积极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推动排污权交易市场建立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附录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政问责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试论公安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