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中国网络问政运行模式的演进过程及阶段性特点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论第10-12页
   ·研究背景第10页
   ·文献综述第10页
   ·本文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0-11页
     ·理论意义第11页
     ·现实意义第11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11-12页
1 关于中国网络问政的产生背景和概念界定第12-19页
   ·中国网络问政产生的背景第12-16页
   ·网络问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第16-19页
     ·中国国情下网络问政的概念界定第16-17页
     ·中国网络问政的参与主体第17-19页
2 中国网络问政发展脉络及运行模式的演进第19-26页
   ·中国网络问政的发展历程第19-24页
   ·中国网络运行模式的演进过程第24-26页
3 中国网络问政四类主要信息运行模式的特点分析第26-41页
   ·网络论坛成为基于“论坛”模式的问政平台第26-29页
     ·论坛中的真相挖掘与合理性探讨第26页
     ·“击鼓告状”式的网络问政信息传递第26-27页
     ·关于“论坛问政”的规律探讨第27-29页
   ·政府主导的官方网络媒介回应民众知情权要求第29-33页
     ·信息公开条例下的政府网站第29-30页
     ·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工作的特点及现状第30-31页
     ·政府网站、授权发帖搭建网络“告示板”第31-33页
   ·凸显于“留言板”和民生问题受理平台中的问政信息双向传播模式第33-36页
     ·网络问政中“领导留言板”和民生问题的网络受理第33-34页
     ·网络“现场办公”中的问政信息双向流动第34-36页
   ·网络民意与政府决策互动催生网络发言人和网络新闻发布会制度第36-41页
     ·网络发言人:网络问政时效性与权威性的双重突破第36-38页
     ·探索中的网络新闻发布会制度第38-41页
4 中国网络问政运行模式的传播学规律探讨第41-45页
   ·中国网络问政运行模式的演进共生现象第41-42页
   ·网络问政信息传播形式日益丰富第42-43页
   ·网络问政信息传播的双向化趋势第43-45页
结束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新闻奖”获奖通讯作品叙事视角的演变
下一篇:美国报纸中的中国形象:框架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