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前言 | 第13-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26页 |
·运动员工资制度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运动员退役安置制度研究综述 | 第22-24页 |
·运动员注册、交流、转会及培养制度研究综述 | 第24-26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27页 |
·专家访谈 | 第27页 |
·个案分析 | 第27-28页 |
4 研究结论 | 第28-109页 |
·运动员劳动权构成与核心权益剖析 | 第28-51页 |
·劳动权构成理论分析 | 第28-37页 |
·国外劳动权构成理论概述 | 第28-31页 |
·新中国劳动权构成理论的历史变迁 | 第31-37页 |
·运动员劳动者身份界定 | 第37-42页 |
·运动员"职工"说与劳动者身份界定的兼容性 | 第38页 |
·《劳动法》视角下的"逆向推导"理论误区 | 第38-40页 |
·"艺人"说——对运动员"商业活动"的错误认识 | 第40-41页 |
·运动员的职业特殊性与劳动者身份界定的冲突 | 第41-42页 |
·运动员劳动权中的核心权益剖析 | 第42-51页 |
·生存权益——就业权、获得劳动报酬权、获得退役安置权 | 第42-44页 |
·健康权益——劳动安全权、参与社会保障权、休息权 | 第44-46页 |
·发展权益——注册、交流、转会和公平竞争权、获得文化教育权以及获得专业训练和职业技能培训权 | 第46-49页 |
·救济权益——组建、参加工会权和罢工权、提起争议处理权 | 第49-51页 |
·中国运动员劳动权法制保障发展轨迹 | 第51-71页 |
·改革开放前的运动员劳动权法制保障发展轨迹 | 第52-57页 |
·上世纪五十年代——运动员劳动权法制发展初期 | 第52-54页 |
·上世纪六十年代——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下的运动员劳动权法制保障状况 | 第54-57页 |
·改革开放后的运动员劳动权法制保障发展轨迹 | 第57-71页 |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前的运动员劳动权法制保障发展轨迹 | 第57-60页 |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后的运动员劳动权法制保障发展轨迹 | 第60-71页 |
·我国运动员劳动权保障的实证分析 | 第71-89页 |
·生存的矛盾冲突 | 第71-76页 |
·获得劳动报酬权的侵害威胁运动员的生存 | 第72-74页 |
·获得退役安置权的落空使退役运动员生存堪忧 | 第74-76页 |
·健康的矛盾冲突 | 第76-79页 |
·运动员受伤后的保险赔偿案例 | 第77页 |
·评析——透视运动员社会保障的制度缺失 | 第77-79页 |
·发展的矛盾冲突 | 第79-86页 |
·注册权的无形剥夺使运动员的发展受限 | 第79-82页 |
·交流权的曲解使运动员成为"利益交换"工具 | 第82-84页 |
·职业运动员转会自由的现实制约 | 第84-86页 |
·救济的矛盾冲突 | 第86-89页 |
·马健与东方篮球俱乐部之间的合同纠纷 | 第86-87页 |
·评析——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 | 第87-89页 |
·中国运动员劳动权法制保障形势分析与发展对策思考 | 第89-109页 |
·面临的形势分析 | 第89-98页 |
·国家整体战略分析 | 第90-92页 |
·中国法治及劳动法制发展的大形势分析 | 第92-95页 |
·国内外体育大环境的双重影响 | 第95-98页 |
·发展对策思考 | 第98-109页 |
·运动员劳动权的法制保障 | 第99-103页 |
·运动员劳动权的其他制度保障 | 第103-109页 |
5 结论 | 第109-112页 |
致谢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1页 |
附录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