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25页 |
绪论 | 第25-44页 |
第一节 选题依据 | 第25-27页 |
一、当前在实践中开展量刑建议存在许多障碍 | 第25页 |
二、对量刑建议的试点需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 | 第25-26页 |
三、当前关于量刑建议理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27页 |
第二节 量刑建议研究文献综述 | 第27-36页 |
一、国内22 篇硕士论文关于量刑建议的研究分析 | 第27-31页 |
二、关于量刑建议的其他研究情况的分析 | 第31-36页 |
第三节 关于《检察机关量刑建议问题研究》的确定 | 第36-39页 |
一、关于“量刑建议”和“量刑意见”的区别 | 第36页 |
二、关于量刑建议主体的范围 | 第36-38页 |
三、关于量刑建议的内容和研究逻辑 | 第38页 |
四、关于论文题目——《检察机关量刑建议问题研究》的特点 | 第38-39页 |
第四节 开展量刑建议的意义 | 第39-44页 |
一、开展量刑建议,是全面、充分履行控诉职责的要求 | 第39-41页 |
二、开展量刑建议,可以增加庭审的对抗性和多样性 | 第41页 |
三、开展量刑建议,有利于提高法庭的当庭宣判率,提高司法效率 | 第41-42页 |
四、开展量刑建议,可以促进法院统一量刑标准,促进司法公正 | 第42页 |
五、开展量刑建议,可以保障当事人权益 | 第42页 |
六、开展量刑建议,可以减少检察机关不必要的抗诉 | 第42-44页 |
第一章 量刑建议的界定 | 第44-61页 |
第一节 刑罚、刑罚权与求刑权 | 第44-46页 |
一、刑罚 | 第44-45页 |
二、刑罚权 | 第45页 |
三、求刑权 | 第45-46页 |
第二节 量刑建议的定义和特征 | 第46-56页 |
一、关于量刑建议的各种定义及其评析 | 第46-52页 |
二、如何界定量刑建议的定义 | 第52-53页 |
三、量刑建议的特征 | 第53-54页 |
四、量刑建议与量刑的关系 | 第54-56页 |
第三节 量刑建议的法律属性辨析 | 第56-61页 |
一、量刑建议是“法律制度”还是“工作制度” | 第56-57页 |
二、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是“职权”还是“职责” | 第57-59页 |
三、量刑建议的主要职能是“履行控职职责”还是“监督法院量刑” | 第59-61页 |
第二章 当前影响量刑建议的主要问题 | 第61-77页 |
第一节 当前量刑建议存在问题的问卷调查及其统计分析 | 第61-64页 |
一、关于量刑建议的基础性问题 | 第61-62页 |
二、量刑建议对控辩审三方、相关诉讼主体的关系 | 第62-63页 |
三、量刑建议的操作 | 第63页 |
四、关于量刑建议涉及的实体问题 | 第63-64页 |
第二节 观念的问题 | 第64-66页 |
一、检察官的不正确观念 | 第64-65页 |
二、法官的不正确观念 | 第65页 |
三、辩方的不正确观念 | 第65-66页 |
第三节 立法的问题 | 第66-68页 |
一、《刑事诉讼法》对量刑建议无明确规定 | 第66页 |
二、《刑法》对刑种、刑期及其裁量的规定难以操作 | 第66-68页 |
第四节 司法的问题 | 第68-77页 |
一、当前法院对刑罚的裁量权限较大 | 第68-69页 |
二、司法实践对同类案件的处罚差异较大,难以统一指导实践的正确适用 | 第69-77页 |
第三章 国外量刑建议比较研究 | 第77-101页 |
第一节 国外量刑建议制度概述 | 第77-85页 |
一、关于检察官的身份和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 | 第77-79页 |
二、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限的扩大 | 第79-80页 |
三、量刑改革的总趋势在于限制法官的量刑权限 | 第80-82页 |
四、两大法系普遍实行量刑建议制度 | 第82-84页 |
五、辩诉交易是典型的量刑建议制度 | 第84-85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的量刑建议制度 | 第85-95页 |
一、法国的量刑建议制度 | 第85-87页 |
二、德国的量刑建议制度 | 第87-88页 |
三、意大利的量刑建议制度 | 第88-89页 |
四、俄罗斯的量刑建议制度 | 第89-91页 |
五、日本的量刑建议制度 | 第91-93页 |
六、韩国的量刑建议制度 | 第93-94页 |
七、葡萄牙的超简易程序 | 第94页 |
八、希腊的量刑建议制度 | 第94-95页 |
九、丹麦的量刑建议制度 | 第95页 |
十、荷兰的量刑建议制度 | 第95页 |
第三节 英美法系国家的量刑建议制度 | 第95-101页 |
一、英国的量刑建议制度 | 第95-97页 |
二、美国的量刑建议制度 | 第97-98页 |
三、加拿大的量刑听证程序 | 第98-99页 |
四、爱尔兰的量刑建议制度 | 第99-101页 |
第四章 量刑建议的依据 | 第101-122页 |
第一节 量刑建议的法律性依据 | 第101-108页 |
一、开展量刑建议的宪法性依据 | 第101-102页 |
二、《刑事诉讼法》对开展量刑建议的支持 | 第102-105页 |
三、《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对检察机关开展量刑建议的支持 | 第105-106页 |
四、《检察官法》对检察官履行公诉和监督职责的规定包含量刑建议 | 第106页 |
五、《人民法院组织法》对检察机关开展量刑建议的包容 | 第106-108页 |
第二节 量刑建议的法理依据 | 第108-115页 |
一、法律监督理论 | 第108-110页 |
二、诉讼法学理论 | 第110-113页 |
三、刑法学关于罪刑关系和刑罚权的理论 | 第113-115页 |
第三节 司法体制改革涉及量刑建议和庭审的量刑问题 | 第115-122页 |
一、中央司法体制改革涉及规范量刑的自由裁量权 | 第115页 |
二、检察机关的改革实施意见和工作计划,都有开展量刑建议的内容 | 第115-118页 |
三、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以审判公开和量刑公正作为重要目标 | 第118-122页 |
第五章 量刑建议的试点 | 第122-151页 |
第一节 我国开展量刑建议试点的基本情况 | 第122-136页 |
一、全国十余个省市区检察机关开展量刑建议试点的基本情况 | 第122-131页 |
二、江西省检察机关开展量刑建议试点的基本情况 | 第131-136页 |
第二节 量刑建议试点的范围 | 第136-141页 |
一、量刑建议试点范围的不同规定 | 第136-140页 |
二、关于量刑建议范围的理论观点 | 第140-141页 |
第三节 我国开展量刑建议试点的主要特点 | 第141-151页 |
一、量刑建议试点的时间长,试点面广 | 第141页 |
二、开展量刑建议的试点运作比较规范 | 第141-144页 |
三、开展量刑建议极大地培养了公诉队伍 | 第144-145页 |
四、开展量刑建议离不开法院的支持和配合 | 第145-146页 |
五、量刑建议的采纳率普遍较高 | 第146-148页 |
六、开展量刑建议提高了法院判决的准确度和当庭宣判率 | 第148-149页 |
七、开展量刑建议减少了被告人的上诉率 | 第149-150页 |
八、没有开展量刑建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第150-151页 |
第六章 量刑建议的原则 | 第151-178页 |
第一节 关于量刑建议原则的认定 | 第151-158页 |
一、量刑建议试点原则的不同确认 | 第151-153页 |
二、当前理论界关于量刑建议原则的不同观点 | 第153-155页 |
三、量刑建议原则认定中存在的共同性问题 | 第155-156页 |
四、确立量刑建议原则的标准 | 第156-158页 |
五、量刑建议原则的种类 | 第158页 |
第二节 依法提出原则 | 第158-163页 |
一、依法提出原则的含义 | 第158-159页 |
二、依法提出原则的内容 | 第159-163页 |
第三节 客观公正原则 | 第163-167页 |
一、客观公正原则提出依据和含义 | 第163-164页 |
二、客观公正原则的内容 | 第164-167页 |
第四节 履行职责与尊重法院裁判和保护当事人权益相结合原则 | 第167-171页 |
一、履行职责与尊重法院裁判和保护当事人权益相结合原则的含义 | 第167-168页 |
二、履行职责与尊重法院裁判和保护当事人权益相结合原则的内容 | 第168-171页 |
第五节 坚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原则 | 第171-178页 |
一、坚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原则的含义 | 第171-172页 |
二、坚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原则的内容 | 第172-178页 |
第七章 量刑建议的条件 | 第178-211页 |
第一节 量刑建议的条件概述 | 第178-180页 |
一、量刑建议条件的含义 | 第178页 |
二、量刑建议条件与量刑建议原则的关系 | 第178-179页 |
三、量刑建议条件的构成 | 第179-180页 |
第二节 事实清楚(前提条件) | 第180-183页 |
一、案件事实客观存在 | 第180-181页 |
二、案件性质认定准确 | 第181-182页 |
三、案件的情节和程度应当查清 | 第182页 |
四、确认案件事实、性质、情节、程度的证据必须确实、充分 | 第182-183页 |
第三节 内容明确(实质条件) | 第183-203页 |
一、关于量刑建议是否应当明确、具体的争论 | 第183-184页 |
二、关于量刑建议的具体标准的实践规定 | 第184-188页 |
三、关于提出量刑建议的总体要求 | 第188-190页 |
四、应当(可以)提出绝对明确、具体的量刑建议的若干情形 | 第190-196页 |
五、可以提出相对明确、具体的量刑建议的若干情形 | 第196-203页 |
第四节 理由充分(理由条件) | 第203-207页 |
一、法律依据充分 | 第203页 |
二、法理依据充分 | 第203-206页 |
三、论证严密、说理透彻 | 第206-207页 |
第五节 形式规范(形式条件) | 第207-211页 |
一、形式对量刑建议的重要性 | 第207-208页 |
二、量刑建议的程序 | 第208-209页 |
三、量刑建议的存在和表现形式 | 第209-211页 |
第八章 量刑建议的提出 | 第211-229页 |
第一节 审查起诉阶段对可能判处刑罚的审查和认定 | 第211-214页 |
一、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必须具备的刑罚条件 | 第211页 |
二、审查起诉的内容包括对定罪和量刑的审查 | 第211-212页 |
三、不起诉的条件涉及对行为人适用刑罚的认定 | 第212-214页 |
第二节 量刑建议的正式提出 | 第214-226页 |
一、提起公诉的条件包括依法应当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 第214页 |
二、量刑建议提出主体是公诉机关 | 第214-217页 |
三、量刑建议提出的时机 | 第217-222页 |
四、量刑建议的审查和审批 | 第222-224页 |
五、量刑建议的补充、修正 | 第224-225页 |
六、提出量刑建议的后果 | 第225-226页 |
第三节 量刑建议书 | 第226-229页 |
一、量刑建议书的性质和效力 | 第226-227页 |
二、量刑建议书的内容 | 第227页 |
三、量刑建议书的制作 | 第227页 |
四、量刑建议书的移送 | 第227-228页 |
五、量刑建议书式样 | 第228-229页 |
第九章 出庭支持量刑建议 | 第229-250页 |
第一节 法院对量刑建议的受理和审查 | 第229-230页 |
一、法院对量刑建议的受理 | 第229页 |
二、法院对量刑建议的审查 | 第229-230页 |
三、通知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支持公诉 | 第230页 |
第二节 量刑建议的出庭支持和法庭辩论 | 第230-242页 |
一、关于在庭审程序中对定罪和量刑是否分设独立程序的问题 | 第230-236页 |
二、公诉人在法庭上支持(提出)量刑建议 | 第236-238页 |
三、量刑辩论程序 | 第238-242页 |
第三节 法庭对量刑建议的评议和采纳 | 第242-248页 |
一、量刑建议会否干扰法官的裁判 | 第242-243页 |
二、审判委员会对量刑建议的讨论决定 | 第243-244页 |
三、量刑建议是否进入判决书 | 第244-246页 |
四、检察机关对量刑建议的庭后审查 | 第246-248页 |
第四节 适用简易程序的量刑建议 | 第248-250页 |
一、检察机关对适用简易程序的建议 | 第248页 |
二、公诉人出席法庭的量刑建议 | 第248-249页 |
三、公诉人不出席法庭的量刑建议 | 第249-250页 |
第十章 量刑建议的救济 | 第250-263页 |
第一节 二审抗诉 | 第250-256页 |
一、二审抗诉的法律依据 | 第250-252页 |
二、二审抗诉的事实依据 | 第252页 |
三、二审抗诉的原则 | 第252-253页 |
四、对一审量刑错误提出抗诉的不同情形 | 第253-254页 |
五、对二审上诉案件的量刑建议 | 第254-255页 |
六、法院审查抗诉案件涉及一审判决的量刑是否适当 | 第255-256页 |
七、二审对量刑错误的抗诉和量刑建议的确认和采纳 | 第256页 |
第二节 再审抗诉 | 第256-258页 |
一、对人民法院生效裁判量刑畸轻畸重的抗诉依据 | 第256-257页 |
二、人民法院对再审抗诉案件的受理和审查 | 第257页 |
三、人民检察院出席再审法庭支持对量刑适用错误的抗诉 | 第257页 |
四、法院对再审抗诉案件的审理和采纳 | 第257-258页 |
第三节 死刑复核程序的监督 | 第258-263页 |
一、检察机关监督死刑复核符合法律的规定 | 第258页 |
二、死刑案件复核的审判性质决定了检察机关应当参与监督 | 第258-260页 |
三、检察机关监督死刑复核符合对死刑案件监督情形和过程的要求 | 第260-261页 |
四、检察机关参与死刑庭审和复核追求的司法价值 | 第261-262页 |
五、检察机关参与死刑复核的内容 | 第262-263页 |
结语——量刑建议的发展趋势 | 第263-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264-269页 |
读书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269-271页 |
致谢 | 第271-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