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一 聚合物修饰电极 | 第10-14页 |
1 基体电极表面清洁处理 | 第10页 |
2 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10-11页 |
3 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的种类 | 第11-12页 |
4 氨基酸修饰电极 | 第12-14页 |
二 儿茶酚胺类物质 | 第14-15页 |
三 论文工作的提出与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1 论文工作的提出 | 第15页 |
2 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聚L-天冬氨酸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17-29页 |
一 引言 | 第17页 |
二 实验部分 | 第17-18页 |
1 仪器与试剂 | 第17页 |
2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17-18页 |
3 实验方法 | 第18页 |
三 结果与讨论 | 第18-28页 |
1 循环伏安法制备PL-ASP/GCE的条件优化 | 第18-25页 |
2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25-26页 |
3 聚合机理 | 第26页 |
4 PL-ASP/GCE稳定性与重现性的测定 | 第26-28页 |
四 结论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聚L-天冬氨酸修饰电极对肾上腺素的电分析作用 | 第29-47页 |
一 引言 | 第29页 |
二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1 仪器和试剂 | 第29页 |
2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29-30页 |
3 实验方法 | 第30页 |
三 结果与讨论 | 第30-46页 |
1 EP在PL-ASP/GCE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30-33页 |
2 测定EP的条件选择 | 第33-36页 |
3 工作曲线和检出限 | 第36-38页 |
4 干扰试验 | 第38-39页 |
5 样品分析 | 第39页 |
6 EP在不同介质中的循环伏安特性 | 第39-46页 |
四 结论 | 第46-47页 |
第四章 聚L-天冬氨酸修饰电极对去甲肾上腺素的电分析作用 | 第47-58页 |
一 引言 | 第47页 |
二 实验部分 | 第47-48页 |
1 仪器和试剂 | 第47页 |
2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47-48页 |
3 实验方法 | 第48页 |
三 结果与讨论 | 第48-57页 |
1 去甲肾上腺素在PL-ASP/GCE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48-49页 |
2 测定NE的条件选择 | 第49-53页 |
3 工作曲线和检出限 | 第53-55页 |
4 干扰试验 | 第55-56页 |
5 样品分析 | 第56-57页 |
四 结论 | 第57-58页 |
第五章 聚L-天冬氨酸修饰电极对多巴胺的电分析作用 | 第58-69页 |
一 引言 | 第58页 |
二 实验部分 | 第58-59页 |
1 仪器和试剂 | 第58页 |
2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58-59页 |
3 实验方法 | 第59页 |
三 结果与讨论 | 第59-68页 |
1 多巴胺在PL-ASP/GCE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59-60页 |
2 测定DA的条件选择 | 第60-64页 |
3 工作曲线和检出限 | 第64-66页 |
4 干扰试验 | 第66-67页 |
5 样品分析 | 第67-68页 |
四 结论 | 第68-69页 |
第六章 反应机理的初步探讨 | 第69-78页 |
一 引言 | 第69页 |
二 仪器与软件 | 第69页 |
三 结果与讨论 | 第69-77页 |
1 气相中乙酸与质子化EP分子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 第69-73页 |
2 液相中乙酸与质子化EP分子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 第73-77页 |
四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