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刑事再审程序改革研究

内容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引言第14页
一、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定位思考第14-24页
 1. 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定位的实践困境第16-17页
 2. 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定位的理论困境第17-19页
 3. 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定位的原因探析第19-21页
 (二) 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重新定位第21-24页
  1. 刑事再审程序是特殊救济程序第21-23页
  2. 刑事再审程序重新定位的意义第23-24页
二、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立法不足第24-33页
 (一) 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存在的问题第25-30页
  1. 启动主体的规定不合理第25-26页
  2. 再审管辖不清第26-28页
  3. 没有区分有利于和不利于被告的再审第28页
  4. 启动理由模糊宽泛第28-29页
  5. 审查程序不规范第29-30页
  6. 启动无期限限制第30页
 (二) 刑事再审程序的审理存在的问题第30-33页
  1. 审理方式存在不足第31-32页
  2. 全面审查原则与再审不加刑原则的不完备第32页
  3. 发回重审的规定不合理第32-33页
  4. 再审裁判效力、再审次数问题第33页
三、我国刑事再审程序改革的基本思路第33-47页
 (一) 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第34-42页
  1. 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主体第34-36页
  2. 刑事再审程序的管辖法院第36-37页
  3. 区分有利于和不利于被告的再审第37-38页
  4. 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理由第38-40页
  5. 刑事再审程序的立案审查程序第40-42页
  6. 刑事再审程序的申诉、抗诉期限第42页
 (二) 刑事再审程序的审理第42-47页
  1. 刑事再审程序的审理方式第42-43页
  2. 刑事再审程序的审理原则第43-44页
  3. 刑事再审程序的审理期限第44页
  4. 刑事再审程序的处理结果第44-45页
  5. 再审裁判的效力以及再审的次数限制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2P网络信任模型的研究
下一篇:刑事审前程序分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