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14-23页 |
·层状钴酸锂 | 第15-17页 |
·层状镍酸锂 | 第17页 |
·尖晶石锰酸锂 | 第17-19页 |
·橄榄石型正极材料 | 第19-23页 |
·磷酸锰锂的研究进展 | 第23-30页 |
·LiMn_(1-x)Fe_xPO_4固溶体 | 第23-24页 |
·磷酸锰锂的合成方法 | 第24-28页 |
·磷酸锰锂的改性研究 | 第28-30页 |
·选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实验原料和方法 | 第32-38页 |
·实验原料 | 第32页 |
·材料合成 | 第32-33页 |
·电池的制作 | 第33页 |
·正极片的制作 | 第33页 |
·电池的组装 | 第33页 |
·材料的表征 | 第33-35页 |
·X射线衍射(XRD) | 第33-34页 |
·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SEM和EDS) | 第34页 |
·热分析 | 第34页 |
·碳含量的测定 | 第34-35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5-38页 |
·循安伏安法(CV) | 第35页 |
·交流阻抗谱(EIS) | 第35页 |
·充放电性能测试 | 第35-38页 |
第三章 碳包覆磷酸锰锂的合成及改性研究 | 第38-52页 |
·SuperP复合LiMnPO_4的研究 | 第38-45页 |
·材料合成 | 第38-39页 |
·前驱体分析 | 第39-41页 |
·物相分析 | 第41页 |
·形貌和能谱 | 第41-43页 |
·电化学性能 | 第43-45页 |
·原位碳包覆LiMnPO_4的研究 | 第45-50页 |
·材料合成(C-LMP-OA) | 第45页 |
·不同碳源的影响 | 第45-46页 |
·球磨的影响 | 第46-47页 |
·碳含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合成温度的影响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磷酸锰锂的Mn位Fe替换研究 | 第52-64页 |
·C-LiMn_(1-x)Fe_xPO_4的结构与性能 | 第52-57页 |
·材料合成 | 第52页 |
·物相分析 | 第52-54页 |
·C-LiMn_(1-x)Fe_xPO_4(x=0、0.1和0.5)的形貌比较 | 第54页 |
·充放电测试 | 第54-55页 |
·EIS研究 | 第55-57页 |
·CV测试 | 第57页 |
·合成温度的影响 | 第57-60页 |
·物相分析 | 第57-58页 |
·形貌 | 第58-59页 |
·充放电测试 | 第59-60页 |
·不同碳源的影响 | 第60-62页 |
·材料合成 | 第60页 |
·形貌 | 第60-61页 |
·充放电测试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磷酸锰锂的Mn位Zn替换研究 | 第64-78页 |
·材料合成 | 第64-65页 |
·锌掺杂磷酸锰锂 | 第65-67页 |
·物相分析 | 第65-66页 |
·充放电测试 | 第66-67页 |
·EIS研究 | 第67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67-72页 |
·物相分析 | 第67-69页 |
·充放电测试 | 第69-70页 |
·形貌和能谱 | 第70页 |
·CV测试 | 第70-71页 |
·C-LiMn_(0.98)Zn_(0.02)PO_4 | 第71-72页 |
·锌替换量进一步优化 | 第72-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六章 磷酸锰锂的Mn位Mg替换研究 | 第78-92页 |
·材料合成 | 第78-79页 |
·共沉淀法 | 第78-79页 |
·固相法 | 第79页 |
·不同方法合成C-LiMn_(1-x)Mg_xPO_4 | 第79-91页 |
·物相分析 | 第79-81页 |
·碳含量测量 | 第81-82页 |
·形貌和能谱分析 | 第82-84页 |
·充放电测试 | 第84-88页 |
·交流阻抗测试 | 第88-90页 |
·循环伏安测试 | 第90-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七章 磷酸锰锂的Mn位共替换研究 | 第92-108页 |
·材料合成 | 第92-93页 |
·前驱体制备 | 第92页 |
·固相合成法 | 第92-93页 |
·真空合成法 | 第93页 |
·固相法合成离子共替换磷酸锰锂 | 第93-94页 |
·铁-镁共替换磷酸锰锂中锰的性能优化 | 第94-102页 |
·合成温度的影响 | 第94-97页 |
·充放电制度的影响 | 第97-99页 |
·不同Fe-Mg含量的影响 | 第99-102页 |
·真空方法合成铁-镁共替换磷酸锰锂中的锰 | 第102-106页 |
·合成温度的影响 | 第102-104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104-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2页 |
·结论 | 第108-109页 |
·未来工作与展望 | 第109-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6页 |
附录:博士在读期间的成果 | 第126-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