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颈椎建模方法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颈椎几何模型重建方法研究 | 第13-14页 |
·幼儿颈椎模型重建及可视化过程中的方法研究 | 第14-17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17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幼儿颈椎生物逼真模型重建系统总体分析 | 第19-29页 |
·引言 | 第19页 |
·幼儿颈椎 CT 生物逼真模型重建流程 | 第19-20页 |
·系统整体分析 | 第20-24页 |
·系统设计准则 | 第20-21页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1-23页 |
·系统总体框架 | 第23-24页 |
·系统模型重建开发工具 | 第24-28页 |
·VTK 的概述 | 第25页 |
·VTK 的特点 | 第25-26页 |
·VTK 的结构 | 第26-27页 |
·VTK 的流水线应用结构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幼儿颈椎 CT 图片分析及预处理 | 第29-41页 |
·引言 | 第29页 |
·颈椎图像的解剖学分析 | 第29-31页 |
·上颈椎 | 第30页 |
·下颈椎 | 第30-31页 |
·医学图像的获取 | 第31-35页 |
·CT 发展概述及应用 | 第31-32页 |
·CT 图像成像原理 | 第32-34页 |
·DICOM 图像标准及文件格式 | 第34-35页 |
·幼儿颈椎 CT 图像的预处理 | 第35-40页 |
·基于灰度直方图的分析 | 第35-37页 |
·幼儿颈椎 CT 图像的滤波 | 第37-38页 |
·幼儿颈椎图片的增强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幼儿颈椎 CT 图像分割 | 第41-56页 |
·引言 | 第41页 |
·常见医学 CT 图像分割方法 | 第41-46页 |
·最大内间差算法 | 第41-42页 |
·LOG 算子图像分割方法 | 第42-43页 |
·模糊 C 均值聚类(FCM)方法 | 第43-44页 |
·分水岭图像分割方法 | 第44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基于蚁群聚类和模糊 C 均值融合改进的图像分割算法 | 第46-55页 |
·生物蚁群行为模型 | 第46-48页 |
·蚁群算法特点 | 第48-49页 |
·改进算法描述 | 第49-51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幼儿颈椎生物逼真模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第56-66页 |
·引言 | 第56页 |
·三维重建方法 | 第56-61页 |
·移动立方体方法(MC) | 第56-59页 |
·基于移动立方体的改进算法 | 第59页 |
·体重建的光线追踪(RC)算法 | 第59-61页 |
·光照模型 | 第61-63页 |
·环境光 | 第62页 |
·Lambert 模型 | 第62页 |
·Phong 模型 | 第62-63页 |
·三维图形的变换 | 第63-65页 |
·图形的平移 | 第63-64页 |
·图形的缩放 | 第64页 |
·图形旋转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基于幼儿颈椎 CT 图片生物逼真模型重建系统实现 | 第66-75页 |
·引言 | 第66页 |
·基于 VS2008+VTK 的 BRMRS 系统开发实现 | 第66-73页 |
·BRMRS 系统总体架构流程 | 第66-68页 |
·BRMRS 系统各个模块功能的实现 | 第68-73页 |
·BRMRS 系统的特点 | 第73-74页 |
·结构方面特点 | 第73页 |
·功能方面特点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