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 ·地震砂土液化机理 | 第13-14页 |
| ·地震砂土液化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 ·砂土液化的判别预测方法 | 第15-17页 |
| ·砂土液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7-19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第2章 试验区段工程概况和区域地质条件 | 第21-31页 |
| ·工程概况 | 第21-23页 |
| ·工点区域地质条件 | 第23-31页 |
| ·地形地貌 | 第23页 |
| ·地层岩性 | 第23-28页 |
| ·地质构造与地震动参数 | 第28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8-29页 |
| ·不良地质及特殊土 | 第29-31页 |
| 第3章 反应谱理论及FLAC 3D动力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31-34页 |
| ·反应谱理论 | 第31-32页 |
| ·Flac 3D动力分析理论 | 第32-34页 |
| ·概述 | 第32-33页 |
| ·动力荷载 | 第33页 |
|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33-34页 |
| 第4章 液化判别依据的讨论 | 第34-37页 |
| ·初步判别 | 第34页 |
| ·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 第34-35页 |
| ·本文数值分析采用的判别依据 | 第35-37页 |
| 第5章 铁路建桥前公路路基安全性分析——地基未处理 | 第37-48页 |
| ·分析模型 | 第37-38页 |
| ·力学参数 | 第38-39页 |
| ·荷载特征 | 第39页 |
| ·公路路基安全性分析 | 第39-47页 |
| ·初始状态路基力学性状 | 第39-43页 |
| ·动荷载作用下路基力学性状 | 第43-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6章 铁路建桥前公路路基安全性分析——砂桩地基 | 第48-58页 |
| ·分析模型 | 第48-49页 |
| ·公路路基安全性分析 | 第49-57页 |
| ·初始状态路基力学性状 | 第49-52页 |
| ·动荷载作用下路基力学性状 | 第52-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第7章 铁路建桥后公路路基安全性分析——砂桩地基 | 第58-70页 |
| ·分析模型 | 第58-59页 |
| ·列车振动谱样本 | 第59页 |
| ·列车振动谱样本 | 第59-69页 |
| ·初始状态下路基力学性状 | 第59-63页 |
| ·动荷载作用下路基力学性状 | 第63-69页 |
| ·小结 | 第69-70页 |
| 第8章 铁路建桥后公路路基安全性分析——砂桩+CFG桩路基 | 第70-81页 |
| ·分析模型 | 第70-71页 |
| ·公路路基安全性分析 | 第71-80页 |
| ·初始状态下路基力学性状 | 第71-74页 |
| ·动荷载作用下路基力学性状 | 第74-80页 |
| ·小结 | 第80-81页 |
| 第9章 结论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