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9页 |
CONTENTS | 第9-14页 |
摘要 | 第14-18页 |
ABSTRACT | 第18-24页 |
主要符号 | 第24-25页 |
1 绪论 | 第25-37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25-27页 |
·缸盖冷却系统的研究方法 | 第27-31页 |
·常用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流—固耦合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单相流和两相流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31-34页 |
·冷却系统的流动与传热 | 第31-32页 |
·沸腾传热及其数学模型 | 第32-34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34-37页 |
2 均匀流沸腾传热模型及其试验验证 | 第37-62页 |
·均匀流沸腾传热数学模型 | 第37-46页 |
·质量含气率方程的建立 | 第38-43页 |
·质量含气率控制方程的推导 | 第38-41页 |
·质量含气率方程中的源项 | 第41-43页 |
·均匀流沸腾传热模型的基本方程 | 第43-46页 |
·沸腾传热量的数学模型 | 第46-51页 |
·管内流动沸腾传热的特点 | 第46-48页 |
·Chen模型 | 第48-49页 |
·BDL模型 | 第49-50页 |
·本文采用的沸腾传热量计算模型 | 第50-51页 |
·均匀流沸腾传热模型的数值实现 | 第51-54页 |
·CFD软件UDS的功能 | 第51-52页 |
·UDS的编译和链接 | 第52-54页 |
·均匀流沸腾传热模型的试验验证 | 第54-60页 |
·实验冷却水道内的沸腾传热试验 | 第54-55页 |
·实验冷却水道沸腾传热的数值模拟 | 第55-56页 |
·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 第56-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3 缸盖温度测量试验 | 第62-79页 |
·温度的测量方法 | 第62-64页 |
·直接测量法 | 第62-63页 |
·间接测量法 | 第63-64页 |
·本试验采用的测温方法 | 第64页 |
·试验系统简介 | 第64-67页 |
·试验测量对象 | 第65页 |
·试验测量系统 | 第65-67页 |
·试验前期准备 | 第67-72页 |
·温度测点的布置 | 第67-71页 |
·硬度塞的制作与安装 | 第71页 |
·铜—康铜热电偶的选取、标定与安装 | 第71-72页 |
·温度测量试验 | 第72-77页 |
·缸盖内部和冷却水套壁面温度测量与试验结果分析 | 第73-76页 |
·缸盖火力面温度测量与试验结果分析 | 第76页 |
·测量误差分析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4 冷却水套内流动与沸腾传热的流固耦合数值分析 | 第79-113页 |
·冷却系统计算流程 | 第79-82页 |
·冷却系统CFD计算流程 | 第79-80页 |
·流—固耦合计算流程 | 第80-82页 |
·226-B型柴油机冷却系统的几何模型 | 第82-86页 |
·冷却系统模型 | 第83-84页 |
·缸盖冷却水套模型 | 第84-85页 |
·气缸盖模型 | 第85-86页 |
·226-B型柴油机冷却系统的计算网格 | 第86-92页 |
·网格划分的基本原则 | 第87-88页 |
·冷却系统的网格划分 | 第88-90页 |
·冷却水套的网格划分 | 第90-91页 |
·气缸盖的网格划分 | 第91-92页 |
·计算参数与边界条件 | 第92-95页 |
·冷却液及缸盖材料的物性参数 | 第92-93页 |
·边界条件 | 第93-95页 |
·初始条件 | 第95页 |
·冷却水套内单相对流传热的数值分析 | 第95-103页 |
·冷却水套内的流动分析 | 第96-98页 |
·冷却水套壁面换热系数分析 | 第98-99页 |
·缸盖温度场分析 | 第99-101页 |
·缸盖温度场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 | 第101-103页 |
·冷却水套内流动沸腾传热的数值分析 | 第103-111页 |
·沸腾对冷却水套壁面换热系数的影响 | 第103-105页 |
·沸腾对缸盖温度场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考虑沸腾的温度场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 | 第107-109页 |
·冷却水套内的空泡份额分布 | 第109-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5 冷却水套内沸腾传热的修正算法 | 第113-124页 |
·沸腾传热的修正算法 | 第113-114页 |
·修正算法计算结果与沸腾传热模型计算结果的对比 | 第114-119页 |
·冷却水套壁面传热系数的对比分析 | 第114-116页 |
·缸盖温度场的对比分析 | 第116-119页 |
·修正算法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的对比 | 第119-121页 |
·缸盖温度场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 | 第119-121页 |
·水套壁面温度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 | 第121页 |
·耦合收敛次数及迭代计算时间的对比 | 第121-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6 冷却水套内泡核沸腾状态的判断方法 | 第124-140页 |
·冷却水套内泡核沸腾状态的判断方法现状 | 第124-128页 |
·沸腾传热的三种状态及其特点 | 第124-126页 |
·泡核沸腾状态的速度判别法 | 第126-127页 |
·速度判别法的缺陷 | 第127-128页 |
·沸腾传热状态的标志量 | 第128-133页 |
·平均空泡份额的提出 | 第128-130页 |
·平均空泡份额的计算范围 | 第130-133页 |
·截面参考高度的确定 | 第130-132页 |
·截面参考高度的验证 | 第132-133页 |
·泡核沸腾状态的平均空泡份额判别法 | 第133-137页 |
·平均空泡份额与流速的关系 | 第134页 |
·最大平均空泡份额与流速、压力及壁面过热度的关系 | 第134-135页 |
·泡核沸腾极限状态的判断准则 | 第135-136页 |
·泡核沸腾极限状态的平均空泡份额判别法 | 第136-137页 |
·平均空泡份额判别法在冷却水套中的应用 | 第137-138页 |
·本章小结 | 第138-14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40-143页 |
·结论 | 第140-142页 |
·展望 | 第142-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1页 |
致谢 | 第151-15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53-15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55-156页 |
English Dissertation | 第156-183页 |
PaperⅠ Fluid-solid Coupl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Flow and Boiling Heat Transfer of Cooling Water-jacket in Cylinder Head of Diesel Engine #PI-1 | 第156-170页 |
PaperⅡ Study on the criterion for judging boiling heat transfer state in cooling water jacket of cylinder head #PII-1 | 第170-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