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图目录 | 第10-11页 |
| LIST OF FIGURES | 第11-12页 |
| 表目录 | 第12-13页 |
| LIST OF TABLES | 第13-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 ·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地形地貌与土地利用/覆盖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土壤类型与土地利用/覆盖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 ·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与土地利用/覆盖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研究总体设计 | 第20-26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21-24页 |
| ·自然状况 | 第21-23页 |
| ·经济状况 | 第23-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结合分层分区分景的浙江钱塘江流域土地利用分类 | 第26-39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数据资料 | 第26-27页 |
| ·遥感图像预处理 | 第27-30页 |
| ·辐射校正 | 第27-28页 |
| ·几何校正 | 第28-30页 |
| ·影像切割 | 第30页 |
| ·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提取 | 第30-36页 |
| ·分层分类 | 第32-33页 |
| ·分区分类 | 第33页 |
| ·分景分类 | 第33-34页 |
| ·监督分类 | 第34-35页 |
| ·精度评价 | 第35-36页 |
| ·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 ·分类精度效果比较 | 第36-37页 |
| ·直观效果比较 | 第37-38页 |
| ·本章小节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地形地貌与土地利用/覆盖关系 | 第39-45页 |
| ·土地利用分类图 | 第39页 |
| ·地形因子分布指数 | 第39-41页 |
| ·地形因子上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 | 第41-43页 |
| ·相对高程与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关系 | 第41-42页 |
| ·坡度与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关系 | 第42页 |
| ·坡向与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关系 | 第42-43页 |
| ·本章小节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土壤类型与土地利用/覆盖关系 | 第45-52页 |
| ·土壤图获取 | 第45页 |
| ·土地利用在各土壤上的分布概况 | 第45-46页 |
| ·不同土壤类型上的土地利用分布 | 第46-49页 |
| ·红壤 | 第46-47页 |
| ·黄壤 | 第47页 |
| ·紫色土 | 第47页 |
| ·石灰岩土 | 第47页 |
| ·粗骨土 | 第47-48页 |
| ·基性岩土 | 第48页 |
| ·潮土和滨海盐土 | 第48页 |
| ·水稻土 | 第48-49页 |
| ·本章小节 | 第49-52页 |
| 第六章 土地利用合理布局 | 第52-58页 |
| ·土地资源利用存在问题 | 第52-53页 |
| ·用地结构不合理 | 第52-53页 |
| ·土地资源未有效利用 | 第53页 |
| ·重“用”不重“养” | 第53页 |
|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措施 | 第53-57页 |
| ·综合开发利用,防止水土流失 | 第54-55页 |
| ·优化土壤改良,增加土壤肥力 | 第55-56页 |
| ·加强合理布局,获取最佳组合 | 第56-57页 |
| ·本章小节 | 第57-58页 |
| 第七章 结语、创新点与展望 | 第58-61页 |
| ·结语 | 第58-60页 |
| ·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第61-67页 |
| Abstract | 第67-70页 |
| 附:彩图 | 第70-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