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军职罪的立法完善
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一、军职罪立法沿革与现状 | 第10-17页 |
(一) 军职罪立法的简要历程 | 第10-11页 |
(二) 现行军职罪的立法演进 | 第11-13页 |
(三) 现行军职罪存在的问题 | 第13-15页 |
1、种类不齐全,罪名稀缺 | 第14页 |
2、犯罪主体的规定不周延 | 第14页 |
3、共同犯罪的规定缺失 | 第14页 |
4、部分罪名的罪状规定存在问题 | 第14-15页 |
5、没有独立的军职罪刑罚体系 | 第15页 |
6、军职罪的立法技术有待完善 | 第15页 |
(四) 研究军职罪的意义 | 第15-17页 |
二、完善之一——军职罪罪的完善 | 第17-36页 |
(一) 加大犯罪化立法力度 | 第17-21页 |
1、增加妨害军事司法的犯罪 | 第18-19页 |
2、增强对军事物品的保护 | 第19-20页 |
3、丰富危害军人关系的罪名 | 第20页 |
4、增加战时犯罪的犯罪类型和罪名 | 第20-21页 |
(二) 加大军职罪的适用范围 | 第21-25页 |
1、未成年人实施严重危害军事利益的行为 | 第21-22页 |
2、军事单位实施危害军事利益的行为 | 第22-24页 |
3、特殊状态下的国外主体的行为 | 第24-25页 |
(三) 明文规定军职罪的特殊共犯 | 第25-31页 |
1、非军人与军人构成的军职罪共犯 | 第25-27页 |
2、普通军人与有特殊身份军人构成的特定军职罪共犯 | 第27-28页 |
3、首长指挥部属犯罪的责任界定 | 第28-30页 |
4、成建制地实施共同犯罪 | 第30-31页 |
(四) 完善部分罪名的罪状 | 第31-34页 |
1、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 | 第31页 |
2、故意、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 | 第31-32页 |
3、擅离、玩忽军事职守罪 | 第32页 |
4、擅自出卖、转让军队房地产罪 | 第32-33页 |
5、虐待部属罪 | 第33-34页 |
(五) 妥当解决军事需要与刑法谦抑主义的矛盾 | 第34-36页 |
三、完善之二——军事刑罚配置的完善 | 第36-45页 |
(一) 现行刑法中军事刑罚配置的特点 | 第36-38页 |
1、军职罪不适用管制刑 | 第36页 |
2、军职罪不适用罚金刑 | 第36-37页 |
3、设立了战时缓刑制度 | 第37页 |
4、死刑的大量适用 | 第37-38页 |
(二) 构建军事刑罚体系 | 第38-45页 |
1、丰富军事刑罚的种类 | 第38-39页 |
2、灵活执行军事刑罚 | 第39页 |
3、解决与普通刑罚存在的立法冲突 | 第39-40页 |
4、恢复剥夺军衔刑的资格刑地位 | 第40-45页 |
四、完善之三——立法技术的改进 | 第45-54页 |
(一) 关于“军人违反职责罪”的章名表述 | 第45-49页 |
1、语义上易产生冲突 | 第45-47页 |
2、体系上不相协调 | 第47-48页 |
3、立法资源的浪费 | 第48-49页 |
(二) 关于“战时”的定义表述 | 第49-51页 |
1、对战时的开始和战时的结束没有明确界定 | 第49页 |
2、战时对人、地域的效力的规定过于笼统、模糊 | 第49-50页 |
3、战时适用范围的规定令人费解 | 第50-51页 |
(三) 关于“军人”的表述 | 第51-52页 |
(四) 刑法与军事法规中的附属性罚则规范不相协调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