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 第1-7页 |
第一章 行政合同的概述 | 第7-19页 |
一、 行政合同的界定 | 第7-9页 |
二、 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的比较 | 第9-11页 |
三、 行政合同的种类 | 第11-16页 |
四、 行政合同运用的功用 | 第16-19页 |
第二章 WTO规则与我国行政合同的运用 | 第19-28页 |
一、 我国行政合同应对WTO规则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 第19-22页 |
(一) 我国行政合同应对WTO规则的可能性 | 第19-20页 |
(二) 我国行政合同应对WTO规则的必要性 | 第20-22页 |
二、 WTO规则对我国行政合同运用的影响 | 第22-28页 |
(一) 国民待遇原则对行政合同运用的影响 | 第23-24页 |
(二) 透明度原则对行政合同运用的影响 | 第24-25页 |
(三) WTO所允许的保障措施对行政合同运用的影响 | 第25-26页 |
(四) WTO的司法审查制度对行政合同的影响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我国运用行政合同实践中的法律问题 | 第28-47页 |
一、 我国行政合同运用主体的界定 | 第28-29页 |
二、 行政合同运用的范围 | 第29-34页 |
(一) 经济领域 | 第29-31页 |
(二) 资源环境保护领域 | 第31-32页 |
(三) 教育科研领域 | 第32-34页 |
三、 行政合同运用的原则 | 第34-36页 |
(一) 适应公共利益需要的原则 | 第34页 |
(二) 政府与行政相对人利益平衡原则 | 第34-35页 |
(三) 信赖利益保护的原则 | 第35-36页 |
四、 行政合同归责原则的建构 | 第36-42页 |
(一) 行政合同归责原则的特殊性 | 第36-38页 |
(二) 各国行政合同的归责原则比较 | 第38-39页 |
(三) 合同归责原则的构建 | 第39-42页 |
五、 行政合同程序与行政合同救济制度的建构 | 第42-47页 |
(一) 行政合同程序建构 | 第42-43页 |
(二) 行政合同救济制度的建构 | 第43-47页 |
结 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后 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