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水路运输经济论文--中国水路运输经济论文

迈向国际集装箱枢纽港--论厦门港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第一章 导言第1-10页
 第一节 从实例出发看港口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第7-8页
 第二节 本港口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框架第8-10页
第二章 厦门港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分析第10-21页
 第一节 厦门港概况第10页
  一、 地理位置第10页
  二、 自然条件第10页
 第二节 厦门港历史发展状况第10-12页
  一、 历史发展及现状第10-12页
  二、 两岸试点直航情况第12页
 第三节 厦门湾主要生产港区布局第12-14页
  一、 厦门港主要生产港区分布第12-13页
  二、 漳州港区发展状况第13-14页
 第四节 厦门湾主要集装箱生产港区情况第14-17页
  一、 集司码头第15页
  二、 海天码头第15-16页
  三、 海沧港区第16页
  四、 象屿码头第16-17页
  五、 象屿保税区码头第17页
  六、 漳州集装箱港区第17页
 第五节 厦门港与国内外港口发展比较第17-21页
  一、 规模小第17-18页
  二、 航线结构以近洋为主、远洋航班密度小第18页
  三、 厦门港辐射范围小第18-19页
  四、 贸易流向结构第19页
  五、 内贸集装箱运输有待发展第19页
  六、 集装箱贸易质量好第19页
  七、 两岸直航优势未充分利用第19-20页
  八、 与厦门港周边地区的货源之争第20-21页
第三章 厦门港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第21-29页
 第一节 港口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第21-22页
  一、 技术发展第21页
  二、 产业全球化第21页
  三、 中国经济政策第21-22页
  四、 市场竞争状况第22页
  五、 港口的功能扩展第22页
  六、 政府职能的转变第22页
 第二节 加入WTO对厦门港的影响第22-26页
  一、 WTO的基本原则第22-23页
  二、 厦门港面临的机遇第23-24页
  三、 厦门港面临的挑战第24-26页
 第三节 国际航运市场对港口发展的影响第26-28页
  一、 船公司规模经营和经营范围第26页
  二、 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趋势第26-27页
  三、 船公司联盟体发展第27-28页
 第四节 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厦门港的要求第28-29页
第四章 厦门港的发展战略第29-41页
 第一节 港城关系分析第29-30页
 第二节 现代港口发展趋势第30-31页
 第三节 国际集装箱大港的特征及形成条件第31-33页
  一、 现代化国际集装箱大港的概念第31页
  二、 香港、新加坡形成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启示第31-33页
 第四节 厦门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及环境分析第33-37页
  一、 发达的地区经济及腹地经济第33-34页
  二、 独特的区位优势第34页
  三、 良好的集疏运条件及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第34-35页
  四、 现有港航基础第35-36页
  五、 厦门港新型的管理体制第36-37页
  六、 密切的港城关系第37页
 第五节 厦门港口发展战略第37-41页
  一、 厦门港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定位第38页
  二、 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必要性第38-39页
  三、 厦门港集装箱运输分期战略目标第39页
  四、 厦门港集装箱运输战略发展重点第39-41页
第五章 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对策及措施第41-52页
 第一节 加强厦门港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第41-42页
  一、 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第41-42页
  二、 确立交通运输业为我市的主导产业第42页
 第二节 建立和完善统一、竞争有序的港口运输市场第42-43页
 第三节 加强港口软、硬件设施及环境建设第43-45页
  一、 创立高效的通关环境第43页
  二、 法规制度建设第43-44页
  三、 单证流转及电子信息网络第44页
  四、 港口硬件及集疏运条件建设第44-45页
 第四节 加强港口之间的合作第45-48页
  一、 厦门港口企业的联盟第45-46页
  二、 研究厦门湾的统一规划、探讨与漳州港的合作第46-47页
  三、 依托高雄港,与其形成互补性中转港第47-48页
 第五节 充分利用区位优、政策优势,进一步拓展中转功能第48-49页
  一、 开辟远洋干线第48页
  二、 拓展中转业务第48-49页
  三、 积极开辟支线第49页
 第六节 加强人才培养第49-50页
 第七节 提高港口的经营管理水平第50-52页
附录第52-53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3-54页
后记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航空集团公司成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的探索--关于航空集团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改革尝试
下一篇:圆形平面活塞式换能器的近场辐射特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