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第一部分 复方苦参注射液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和标准研究 | 第14-128页 |
前言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复方苦参注射液文献研究 | 第16-45页 |
1 复方苦参注射液原料药的研究概况 | 第16-33页 |
2 复方苦参注射液的研究概况 | 第33-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5页 |
第二章 复方苦参注射液生产过程物质传递规律及过程控制研究 | 第45-63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45-46页 |
2 复方苦参注射液生产过程物质传递规律研究 | 第46-59页 |
3 5-羟甲基糠醛与色泽的相关性研究 | 第59-62页 |
4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三章 复方苦参注射液生产工艺优化及过程控制初探 | 第63-86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63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63-86页 |
第四章 复方苦参注射液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 第86-126页 |
1 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86-95页 |
2 大泽米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95-100页 |
3 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100-104页 |
4 吐温-80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104-108页 |
5 葡萄糖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108-112页 |
6 中间体及成品指纹图谱研究 | 第112-120页 |
7 色泽检查方法的建立 | 第120-121页 |
8 5-HMF限量检查方法的建立 | 第121-122页 |
9 重金属检查方法的建立 | 第122-123页 |
10 砷盐检查方法的建立 | 第123-124页 |
11 过敏反应检查方法的建立 | 第124页 |
12 降压物质检查方法的建立 | 第124-125页 |
13 溶血与凝聚 | 第125-126页 |
结论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28页 |
第二部分 利用脂质体技术降低长春瑞滨毒性的探索研究 | 第128-188页 |
前言 | 第129-130页 |
第五章 长春瑞滨文献综述 | 第130-140页 |
1 长春瑞滨的合成途径 | 第130-131页 |
2 抗肿瘤机制研究 | 第131-132页 |
3 临床研究 | 第132-134页 |
4 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134-135页 |
5 毒副反应 | 第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0页 |
第六章 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评价方法的建立 | 第140-166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140-141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141-164页 |
3 小结 | 第164-166页 |
第七章 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体体外释药性能及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166-177页 |
1 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体体外释药性能研究 | 第166-170页 |
2 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体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170-174页 |
3 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体家兔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174-176页 |
4 小结 | 第176-177页 |
第八章 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体减轻输注性静脉炎初探 | 第177-185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177-17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78-184页 |
3 小结 | 第184-185页 |
结论 | 第185-186页 |
参考文献 | 第186-188页 |
致谢 | 第188-189页 |
个人简介 | 第189-190页 |
查新报告 | 第190-1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