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养廉的法律思考
| 导言 | 第1-11页 |
| 一、 高薪养廉的提出 | 第11-27页 |
| (一) 廉政的呼唤 | 第11-20页 |
| 1 、权力的本质 | 第11-14页 |
| 2 、权力的滥用和异化 | 第14-16页 |
| 3 、廉政的呼唤 | 第16-20页 |
| (二) 高薪养廉的提出 | 第20-27页 |
| 1 、薪俸制度 | 第20-23页 |
| 2 、高薪养廉的提出 | 第23-27页 |
| 二、 反腐惩贪史鉴 | 第27-38页 |
| (一) 封建皇朝反腐惩贪的历史评述 | 第27-32页 |
| 1 、封建法律重典治贪的原因 | 第27-29页 |
| 2 、封建法律重典治贪的成败 | 第29-32页 |
| (二) 历史上的高薪养廉制度 | 第32-38页 |
| 1 、历史上高薪养廉的措施及条件 | 第32-36页 |
| 2 、历史上高薪养廉的效果分析 | 第36-38页 |
| 三、 他山之石 | 第38-46页 |
| (一) 境外及我国香港地区的高薪养廉 | 第38-44页 |
| 1 、境外高薪养廉的措施 | 第38-42页 |
| 2 、境外高薪养廉的效果与条件分析 | 第42-44页 |
| (二) 境外高薪养廉的附带利益 | 第44-46页 |
| 四、 对高薪养廉制度的理性认识 | 第46-59页 |
| (一) 人性的需求 | 第46-51页 |
| 1 、大公无私与自利假设 | 第46-48页 |
| 2 、权力追求与经济追求 | 第48-50页 |
| 3 、根据人性的制度设计的意义 | 第50-51页 |
| (二) 高薪养廉的需求层次定位 | 第51-54页 |
| (三) 高薪养廉的法经济学分析 | 第54-57页 |
| 1 、经济学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 第54-56页 |
| 2 、高薪养廉变量分析 | 第56-57页 |
| (四) 高薪养廉的局限性 | 第57-59页 |
| 五、 高薪养廉与我国社会制度 | 第59-64页 |
| (一) 对我国实行高薪养廉的辩证认识 | 第59-62页 |
| (二) 养廉的关键是将廉政建设纳入法制的轨道 | 第62-64页 |
| 结语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