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有机化合物药物的生产论文

反式-2,5-二取代四氢呋喃的立体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合成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7页
 1.1 PAF及其生物作用第12-13页
 1.2 小板受拮抗剂的生物化学药物学特征第13-17页
 1.3 反式-2,5-二取代四氢呋喃的合成第17-25页
  1.3.1 γ-二醇的酸催化环合法第18-21页
  1.3.2 γ-乳醇法第21-23页
  1.3.3 2,3-二氢呋喃的钯催化芳基化第23-25页
 1.4 论文的研究目标第25-27页
第二章 合成原理及反应条件的影响第27-77页
 2.1 反式-2,5-二取代四氢呋喃的立体选择性合成第27-59页
  2.1.1 金属有机化合物对乳醇的加成反应第27-35页
   2.1.1.1 金属有机试剂的影响第28-29页
   2.1.1.2 溶剂对乳醇加成反应的影响第29-30页
   2.1.1.3 不同烷基的格氏试剂与乳醇的加成第30页
   2.1.1.4 催化剂的影响第30-32页
   2.1.1.5 乳醇和有机金属试剂加成反应机理第32-35页
  2.1.2 单取代二醇的氧化第35-37页
  2.1.3 单取代乳醇与金属有机试剂的加成反应第37-38页
  2.1.4 单取代乳酮与金属有机试剂的加成反应第38-40页
  2.1.5 二取代二醇的环合第40-42页
  2.1.6 半酮缩醇的脱氧反应第42-46页
  2.1.7 4,10-二氧杂-3,5-二取代三环[5.2.1.0~(2,6)]-癸-8-烯的快速热分解第46-47页
  2.1.8 2,5-二取代-2,5-二氢呋喃的加氢反应第47-49页
  2.1.9 立体和对映选择性合成反式-和顺式-2,5-二取代四氢呋喃的新方法第49-59页
 2.2 (2S,5S)和(2R,5R)-反式-2,5-二取代四氢呋喃的对映选择性合成第59-73页
  2.2.1 1-溴-3,4,5-三甲氧基苯(BTMOB)的合成第59-63页
   2.2.1.1 亚硝酸钠用量的影响第60-61页
   2.2.1.2 硫酸铜,铜粉和溴化钠用量的影响第61-62页
   2.2.1.3 反应温度和反应实时间的影响第62-63页
  2.2.2 1-溴-3-甲氧基-4-丙氧基-5-叔丁基(二苯基)硅基氧基乙基硫代苯的合成第63-68页
  2.2.3 1-溴-3-甲氧基-4-丙氧基-5-叔丁基(二甲基)硅基氧基乙基硫代苯的游离基取代法合成第68-69页
  2.2.4 (2”S,5”S)-2-{3’-甲氧基-2’-丙氧基-5’-[5”-(3”’,4”’,5”’-三甲氧基苯基)-2”-四氢呋喃基]-苯基砜基}-乙醇(MK-287)的对映选择性合成第69-72页
  2.2.5 (2R,5R)-2-β-萘酚基-5-(3’,4’-二甲氧基苯基)四氢呋喃的对映选择性合成第72-73页
 2.3 (2S,3R,4S)-2-正戊基-3,4—二羟基四氢噻吩的合成第73-77页
第三章 实验部分第77-79页
 3.1 仪器第77-78页
 3.2 溶剂和试剂第78页
 3.3 快速热分解:仪器的叙述第78-79页
第四章 实验方法及产物表征第79-143页
 4.1 反式-和顺式-2,5-二取代四氢呋喃的制备第79-116页
  4.1.1 金属试剂与乳醇加成第79-85页
   4.1.1.1 操作方法1:格利雅试剂和乳醇在四氢呋喃中反应第79页
   4.1.1.2 操作方法2:格利雅试剂和乳醇在乙醚中反应第79-80页
   4.1.1.3 操作方法3:有机钛试剂和乳醇的加成第80页
   4.1.1.4 单取代二醇化合物的表征第80-85页
  4.1.2 单取代二醇2a-b和3a-b氧化成单取代酮的方法第85-88页
  4.1.3 单取代二醇2和3氧化成单取代乳醇的方法第88-89页
  4.1.4 芳基格利雅试剂与单取代乳醇的加成反应操作方法第89-94页
  4.1.5 有机锂化合物(RLi,ArLi)和单取代乳醇加成反应的操作方法第94-99页
  4.1.6 二取代二醇的环合反应操作方法第99-104页
  4.1.7 乳醇10a-c,11a-c,12b-c的脱氧还原反应操作方法第104-109页
  4.1.8 三环化合物的快速热分解操作方法第109-112页
  4.1.9 氢呋喃催化加氢反应的操作方法第112-116页
 4.2 MK-287的合成第116-132页
  4.2.1 1-溴-3,4,5-三甲氧基苯的合成第116页
  4.2.2 1-溴-3-甲氧基-4-丙氧基-5-(2’-叔丁基二苯基硅氧基乙基硫基)苯的合成第116-121页
   4.2.2.1 2-甲氧基-4-硝基-6-碘苯酚的合成第116-117页
   4.2.2.2 1-碘-2-丙氧基-3-甲氧基-5-硝基苯的合成第117-118页
   4.2.2.3 2-(2’-丙氧基-3’-甲氧基-5’-硝基苯硫基)-乙醇的合成第118-119页
   4.2.2.4 1-硝基-3-甲氧基-4-丙氧基-5-(2’-叔丁基二苯基硅氧基基硫基)苯的合成第119页
   4.2.2.5 3-甲氧基-4-丙氧基-5-[2’-(叔丁基二苯基硅氧基)乙基硫基]-苯胺的合成第119-120页
   4.2.2.6 1-溴-3-甲氧基-4-丙氧基-5-(2’-叔丁基二苯基硅氧基乙基硫基)苯的合成第120-121页
  4.2.3 1-溴-3-甲氧基-4-丙氧基-5-(2’-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乙基硫基)苯的合成第121-125页
   4.2.3.1 4-丙基-5-碘香草醛的合成第121-122页
   4.2.3.2 3-甲氧基-4-丙氧基-5-碘苯甲酸的合成第122-123页
   4.2.3.3 1-溴-3-甲氧基-4-丙氧基-5-碘苯的合成第123页
   4.2.3.4 1-溴-3-甲氧基-4-丙氧基-5-(2’-羟基乙基硫基)苯的合成第123-124页
   4.2.3.5 1-溴-3-甲氧基-4-丙氧基-5-(2’-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乙基硫基)苯的合成第124-125页
  4.2.4 (1R,4S,5S,6R)—5—[(R)—1’—(3”,4”,5’—三甲氧基苯基)羟基苯基]—6—羟基甲基—7—氧杂二环[2.2.1)—庚—2—烯的合成第125-126页
  4.2.5 (1R,2S,5R,6R,7S)-5-[3’,4’,5’-三甲氧基苯基]4,10-二氧杂三环[5.2.1.0~(2,6)]-癸-8-烯-3-酮的合成第126-127页
  4.2.6 (1R,2S,3RS,5R,6R,75)-3-羟基-3-{3”-甲氧基-5”-[(2’”-叔丁基(二苯基)硅氧基)乙基硫基]-4”-丙氧基苯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4,10-二氧杂三环[5.2.1.0~(2,6)]-癸-8-烯的合成第127-128页
  4.2.7 (1R,2S,3S,5R,6R,75)-3-{3”-甲氧基-5”-[(2”’-叔丁基(二苯基)硅氧基乙基硫基)-4”-丙氧基苯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4,10-二氧杂三环[5.2.1.0~(2,6)]-癸-8-烯的合成第128-129页
  4.2.8 (2S,5S)-2-(3’,4’,5’-三甲氧基苯基)-5-{3”-甲氧基-5”-[2’”-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乙基硫]-4”-丙氧基苯基)二氢呋喃的合成第129-130页
  4.2.9 (2S,5S)-2-(3’,4’,5’-三甲氧基苯基)-5-{3”-甲氧基-5”-[2”’-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乙基硫)-4”-丙氧基苯基]四氢呋喃的合成第130-131页
  4.2.10 (2S,5S)-2-(3’,4’,5’-三甲氧基苯基)-5-{3”-甲氧基-5”-[2’”-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乙基砜基]-4”-丙氧基苯基}四氢呋喃的合成第131页
  4.2.11 (2”S,5”S)-2-{3’-甲氧基-2’-丙氧基-5’-[5”-(3’”,4’”,5’”-三甲氧基苯基)-2”-四氢呋喃基]苯基砜基}乙醇(MK-287)的合成第131-132页
 4.3 (2R,5R)-2-(3’,4’-二甲氧基苯基)-5-(β-萘基)四氢呋喃的合成第132-138页
  4.3.1 (1S,4R,5S,6R)-5-(1’R-β-萘基羟基甲基)-6-羟基甲基-7-氧杂二环-[2.2.1]-5-庚烯的合成第132-133页
  4.3.2 (1S,2R,5R,6S,7R)-5-(β-萘基)-4,10-二氧杂三环[5.2.1.0~(2,6)]-癸-8-烯-3-酮的合成第133-134页
  4.3.3 (1S,2R,3RS,5R,6S,7R)-3-(3’,4’-二甲氧基苯基)-5-(β-萘基)-4,10-氧杂三环[5.2.1.0~(2,6)]-癸-8-烯-3-醇的合成第134-135页
  4.3.4 (1S,2R,3R,5R,6S,7R)-3-(3’,4’-二甲氧基苯基)-5-(β-萘基)-4,10-二氧杂三环[5.2,1.0~(2,6)]-癸-8-烯的合成第135-136页
  4.3.5 (2R,5R)-2-(3’,4’-二甲氧基苯基)-5-(β-萘基)-2,5-二氢呋喃的合成第136-137页
  4.3.6 (2R,5R)-2-(3’,4’-二甲氧基苯基)-5-(β-萘基)四氢呋喃的合成第137-138页
 4.4 脱氧维生素H中间体(2S,3R,4S)-2-正戊基-3,4-二羟基基四氢噻吩的合成第138-143页
  4.4.1 (1R,4S,5S,6R)-5-羟甲基-6-[(R)-羟基正戊基甲苯]-7-氧杂双环[2,2,1]-庚-2-烯的合成第138-139页
  4.4.2 (1R,4S,5S,6R)-5-甲基磺酰氧基甲基-6-[1’(R)-甲基磺酰氧基己基]-7-氧杂双环[2,2,1]-庚-2-烯的合成第139页
  4.4.3 (1R,2R,3S,6S,7S)-3-正戊基-个硫杂-10-氧杂三环[5,2,1,0~(2,6)]-癸-8-烯的合成第139-140页
  4.4.4 (2S)-2-正戊基-2,5-二氢噻吩的合成第140-141页
  4.4.5 (2S,3R,4S)-2-正戊基-3,4-二羟基四氢噻吩-1,1-二氧化物的合成第141页
  4.4.6 (2S,3R,4S)-2-正戊基-3,4-二羟基四氢噻吩的合成第141-143页
结论第143-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0页
附录第150-152页
致谢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强度高导电性铜基合金的显微结构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猪血红蛋白的提取及修饰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