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6页 |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 第16-17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7-28页 |
·病原学 | 第17-19页 |
·诊断 | 第19-25页 |
·病原学诊断 | 第20-24页 |
·病原分离鉴定 | 第21-23页 |
·分子诊断技术 | 第23页 |
·其它病原学诊断技术 | 第23-24页 |
·血清学诊断 | 第24-25页 |
·流行病学 | 第25-28页 |
·CCPP 的分布 | 第25-27页 |
·分子流行病学 | 第27-28页 |
·防治技术 | 第28页 |
·国内CCPP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28-34页 |
·病原学 | 第29-30页 |
·诊断 | 第30-31页 |
·流行病学 | 第31-32页 |
·防治 | 第32-33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33-34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34-36页 |
·我国CCPP 相关的几种支原体部分生物学特征的比较观察 | 第34页 |
·我国CCPP 的病原学研究——分子检测与病原分离鉴定 | 第34-35页 |
·我国CCPP 的血清学调查研究 | 第35页 |
·我国CCPP 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第35页 |
·Mccp 国内分离株 M1601 全基因组测序及初步分析 | 第35页 |
·CCPP 灭活疫苗的实验室研制 | 第35-36页 |
第二章 CCPP 相关几种支原体部分生物学特性的比较观察 | 第36-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菌株及培养基 | 第36-38页 |
·其它材料 | 第38页 |
·菌种复苏与传代 | 第38页 |
·培养特征与形态学观察 | 第38页 |
·SDS-PAGE 分析 | 第38-39页 |
·免疫印迹(Western-blot)分析 | 第39页 |
·结果 | 第39-45页 |
·我国流行3 种支原体培养与形态学观察 | 第39-42页 |
·几种CCPP 相关支原体菌体蛋白 SDS-PAGE 分析 | 第42-44页 |
·几种CCPP 相关支原体菌体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分析 | 第44-45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5-48页 |
第三章 我国 CCPP 相关病原的 PCR 检测和分离鉴定 | 第48-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51页 |
·引物、参考菌株及其DNA、培养基 | 第48页 |
·病料来源及处理 | 第48-50页 |
·支原体PCR 检测或培养物鉴定程序 | 第50-51页 |
·结果 | 第51-53页 |
·Mccp、Movi 和 Mmc 检测与分离结果 | 第51-52页 |
·其它病原体PCR 检测与分离结果 | 第52-53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3-56页 |
第四章 我国 CCPP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 第56-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6-58页 |
·血清及其它试剂 | 第56页 |
·IHAT 试剂和检测方法 | 第56-58页 |
·结果 | 第58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8-60页 |
第五章 我国 CCPP 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第60-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0-62页 |
·菌株、引物及其他主要材料 | 第60-61页 |
·H2 基因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 | 第61-62页 |
·结果 | 第62-63页 |
·序列差异分析 | 第62页 |
·进化树分析 | 第62-63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63-65页 |
第六章 Mccp 国内分离株 M1601 的全基因组测序 | 第65-7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5-66页 |
·菌株 | 第65页 |
·DNA 提取及测序文库构建 | 第65页 |
·测序与组装 | 第65页 |
·基因组注释 | 第65-66页 |
·结果 | 第66-69页 |
·基因组组装信息 | 第66页 |
·基因组结构信息 | 第66-68页 |
·基因组注释信息 | 第68-69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69-70页 |
第七章 CCPP 灭活疫苗的实验室研制 | 第70-8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0-74页 |
·菌株来源及其病原学特征 | 第70-71页 |
·其它材料 | 第71页 |
·制苗培养基筛选 | 第71页 |
·生产用种子批建立与鉴定 | 第71-72页 |
·种子批建立 | 第71-72页 |
·种子批鉴定 | 第72页 |
·基础种子最高代次的确定 | 第72页 |
·基础种子保存期试验 | 第72页 |
·制苗抗原的制备 | 第72页 |
·制苗工艺的研究 | 第72-73页 |
·抗原含量与免疫效力之间的关系 | 第72-73页 |
·不同佐剂配苗效果 | 第73页 |
·疫苗的实验室试制与检验 | 第73页 |
·疫苗安全性试验 | 第73-74页 |
·疫苗的免疫效力试验 | 第74页 |
·最小免疫量试验 | 第74页 |
·免疫持续期试验 | 第74页 |
·孕羊及其羔羊免疫试验 | 第74页 |
·抗体水平与免疫保护效力的关系 | 第74页 |
·疫苗的保存期试验 | 第74页 |
·结果 | 第74-85页 |
·制苗培养基筛选 | 第74-75页 |
·M1601 种子批的建立 | 第75-76页 |
·种子批建立 | 第75页 |
·种子批的鉴定 | 第75-76页 |
·基础种子最高代次的确定 | 第76页 |
·基础种子保存期试验 | 第76页 |
·M1601 制苗抗原制备 | 第76-77页 |
·制苗工艺的研究 | 第77-80页 |
·抗原含量与免疫效力之间的关系 | 第77页 |
·不同佐剂配苗效果 | 第77-80页 |
·疫苗的实验室试制与检验 | 第80页 |
·疫苗安全性试验 | 第80页 |
·疫苗的免疫效力试验 | 第80-84页 |
·最小免疫量试验 | 第80-81页 |
·免疫持续期试验 | 第81-83页 |
·孕羊及其羔羊免疫抗体水平 | 第83页 |
·抗体水平与免疫保护效力的关系 | 第83-84页 |
·疫苗的保存期试验结果 | 第84-85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85-86页 |
第八章 全文结论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101页 |
附录 | 第101-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作者简介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