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10页 |
(三)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四)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一、企业业绩评价概述 | 第13-21页 |
(一) 企业业绩评价的有关概念 | 第13-14页 |
1. 评价的概念 | 第13页 |
2. 企业业绩评价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 企业业绩评价的构成要素 | 第14-15页 |
(三) 企业业绩评价的功能 | 第15-16页 |
1. 衡量功能 | 第15页 |
2. 预测功能 | 第15页 |
3. 导向功能 | 第15页 |
4. 管理功能 | 第15-16页 |
(四) 企业业绩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1. 行为科学理论 | 第16页 |
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6页 |
3. 系统管理理论 | 第16-17页 |
4. 信息经济学理论 | 第17页 |
5. 权变管理理论 | 第17-18页 |
(五) 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历程 | 第18-21页 |
1. 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 第18页 |
2. 财务业绩评价阶段 | 第18-20页 |
3. 业绩评价的创新阶段 | 第20-21页 |
二、EVA 的概念框架 | 第21-27页 |
(一) EVA 的含义 | 第21页 |
1.E VA 的概念 | 第21页 |
2.E VA 的核心理念 | 第21页 |
(二) EVA 的计算方法 | 第21-25页 |
1.E VA 计算中会计调整的原则 | 第22页 |
2. 税后净营业利润的调整 | 第22-23页 |
3. 资本占用的调整 | 第23-24页 |
3.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的计算 | 第24-25页 |
(三) EVA 业绩评价指标的优点和不足 | 第25-27页 |
1.E VA 业绩评价指标的优点 | 第25-26页 |
2.E VA 业绩评价指标的不足 | 第26-27页 |
三、我国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分析 | 第27-33页 |
(一) 我国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历史变迁 | 第27-30页 |
1. 实物量业绩评价阶段 | 第27页 |
2. 产值和利润业绩评价阶段 | 第27-28页 |
3. 投资报酬率业绩评价阶段 | 第28-29页 |
4. 综合业绩评价阶段 | 第29-30页 |
(二) 我国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不足 | 第30-31页 |
1. 业绩评价指标未考虑股权资本成本 | 第30页 |
2. 业绩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不合理 | 第30-31页 |
3. 业绩评价体系体现的多目标引起混乱 | 第31页 |
(三) EVA 应用于我国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意义 | 第31-33页 |
1. 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 第31-32页 |
2. 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 第32页 |
3. 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 第32-33页 |
四、构建我国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建议 | 第33-47页 |
(一) 我国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的内容 | 第33页 |
(二) 基于EVA 的我国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 第33-47页 |
1. EVA 业绩评价指标 | 第34-38页 |
2. 其他财务业绩评价指标 | 第38-44页 |
3. 非财务业绩评价指标 | 第44-45页 |
4. 业绩评价指标的权重选择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