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8-9页 |
常用中英文缩写 | 第9-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引言 | 第17-18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18-33页 |
·实验鸡胚 | 第18页 |
·质粒和菌种 | 第18页 |
·病毒和细胞 | 第18页 |
·酶类及相关试剂 | 第18页 |
·培养基 | 第18-19页 |
·常用溶液配制 | 第19-20页 |
·主要仪器 | 第20页 |
·IBD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序列比较 | 第20-24页 |
·引物设计 | 第20页 |
·病毒的增值 | 第20-21页 |
·病毒RNA的抽提 | 第21页 |
·反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 | 第21页 |
·cDNA的PCR扩增 | 第21页 |
·RT-PCR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 第21-22页 |
·PGEX-4T-1-P_12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 第22-24页 |
·RT-PCR产物的序列测定与序列分析 | 第24页 |
·IBDV部分VP2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24-30页 |
·引物设计 | 第24-25页 |
·表达片段的PCR扩增 | 第25页 |
·PCR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 第25页 |
·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EX-4T-1-P_(34)的构建与鉴定 | 第25-30页 |
·GST-VP2融合蛋白的大量提取与纯化 | 第30页 |
·GST-VP2融合蛋白的定量 | 第30-31页 |
·鼠抗IBDV VP2多克隆多抗的制备与鉴定 | 第31-33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33-42页 |
·IBDV部分VP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比较 | 第33-37页 |
·病毒的增殖 | 第33页 |
·病毒总RNA的提取 | 第33页 |
·RT-PCR扩增目的基因P_(12) | 第33-34页 |
·菌液PCR鉴定阳性克隆 | 第34页 |
·重组质粒PCR鉴定及双酶切鉴定 | 第34-35页 |
·P_(12)基因的序列测定结果 | 第35-36页 |
·P_(12)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比较 | 第36-37页 |
·IBDV部分VP2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37-38页 |
·原核表达片段P_(34)的扩增 | 第37-38页 |
·重组质粒PGEX-4T-1-P_(34)的双酶切鉴定 | 第38页 |
·重组质粒pGEX-4T-1-P_(34)的原核表达 | 第38-40页 |
·pGEX-4T-1-P34原核表达蛋白的鉴定 | 第38-39页 |
·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EX-4T-1-P34最佳诱导时间的确定 | 第39页 |
·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EX-4T-1-P34最佳诱导浓度的确定 | 第39-40页 |
·GST-VP2融合蛋白的大量提取结果 | 第40页 |
·GST-VP2融合蛋白的浓度测定 | 第40页 |
·鼠抗鸡GST-VP2多克隆抗体效价测定及鉴定 | 第40-42页 |
·琼脂免疫双向扩散测定多抗结果 | 第40-41页 |
·ELISA测定多抗效价结果 | 第41-42页 |
3.讨论 | 第42-48页 |
·IBDV的增殖及其RNA的提取 | 第42-43页 |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P_(12)片段的扩增 | 第43-45页 |
·表达系统的选择 | 第45-46页 |
·包涵体的形成 | 第46页 |
·GST-VP2融合蛋白的可溶性表达 | 第46-47页 |
·GST-VP2融合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47-48页 |
4.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