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公开行使权力的法治--以秘密侦查为视角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导论 | 第12-15页 |
第一章 国家非公开行使权力概述 | 第15-34页 |
第一节 国家权力的概念与权力的来源 | 第15-20页 |
一、国家权力的概念 | 第15-17页 |
二、国家权力的来源 | 第17-20页 |
第二节 国家行使权力的方式与性质 | 第20-25页 |
一、国家行使权力方式 | 第20-22页 |
二、国家非公开行使权力的必要性 | 第22-23页 |
三、权力非公开行使的正当性与法治 | 第23-25页 |
第三节 国家非公开行使权力之秘密侦查 | 第25-34页 |
一、秘密侦查的含义 | 第26-28页 |
二、秘密侦查的特征 | 第28-31页 |
三、秘密侦查法治化的必要性 | 第31-34页 |
第二章 秘密侦查正当性问题分析 | 第34-45页 |
第一节 秘密侦查与所涉权利 | 第34-42页 |
一、秘密侦查与隐私权 | 第34-36页 |
二、秘密侦查与住宅权 | 第36-37页 |
三、秘密侦查与个人自治 | 第37-39页 |
四、秘密侦查与公正审判权 | 第39-42页 |
第二节 秘密侦查的两个问题分析 | 第42-45页 |
一、实践中的问题 | 第42-43页 |
二、理论内的问题 | 第43-45页 |
第三章 西方国家秘密侦查的法治实践 | 第45-63页 |
第一节 美国的秘密侦查制度 | 第47-55页 |
一、秘密监听 | 第47-49页 |
二、乔装侦查 | 第49-53页 |
三、线人侦查 | 第53-55页 |
第二节 英国的秘密侦查制度 | 第55-57页 |
一、秘密监控 | 第56页 |
二、乔装侦查 | 第56-57页 |
第三节 德国的秘密侦查制度 | 第57-59页 |
一、卧底警探 | 第58页 |
二、秘密监听 | 第58-59页 |
三、秘摄秘录 | 第59页 |
第四节 西方国家秘密侦查制度小结 | 第59-63页 |
一、秘密侦查的非固定模式 | 第59-61页 |
二、秘密侦查制度的目的 | 第61-63页 |
第四章 当代中国秘密侦查的立法与实践 | 第63-87页 |
第一节 建国前秘密侦查制度 | 第63-65页 |
一、抗日战争前 | 第64页 |
二、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 | 第64-65页 |
第二节 建国后秘密侦查制度的发展 | 第65-70页 |
一、初创期 | 第65-67页 |
二、停滞期 | 第67页 |
三、重建和发展期 | 第67-70页 |
第三节 我国关于秘密侦查的立法 | 第70-75页 |
一、授权性法规 | 第70-71页 |
二、限权性法规 | 第71页 |
三、混合性法规 | 第71-75页 |
第四节 我国实践中秘密侦查 | 第75-85页 |
一、秘密侦查主体 | 第75-77页 |
二、秘密侦查手段 | 第77-80页 |
三、秘密侦查目的和相关证据 | 第80-81页 |
四、三大类秘密侦查实践 | 第81-85页 |
第五节 法治视角下秘密侦查制度的问题及其实质 | 第85-87页 |
一、存在的问题 | 第85页 |
二、问题的实质 | 第85-87页 |
第五章 中国特色秘密侦查的法治建构 | 第87-117页 |
第一节 法治及其历史动因 | 第88-93页 |
一、法治的内涵 | 第88-89页 |
二、法治的价值 | 第89-90页 |
三、法治的关键 | 第90-91页 |
四、法治形成的历史动因和社会条件 | 第91-93页 |
第二节 秘密侦查法治化的社会基础 | 第93-98页 |
一、外部基础 | 第94-95页 |
二、内部基础 | 第95-98页 |
第三节 秘密侦查法治化的目标、原则和路径 | 第98-104页 |
一、秘密侦查法治化的建构目标 | 第98页 |
二、秘密侦查法治化的建构原则 | 第98-103页 |
三、秘密侦查法治化的建构路径 | 第103-104页 |
第四节 建构中国特色秘密侦查法律制度 | 第104-113页 |
一、立法模式问题 | 第105-106页 |
二、秘密侦查的适用对象和范围 | 第106-109页 |
三、秘密侦查的监督与控制 | 第109-111页 |
四、秘密侦查的证据制度 | 第111-112页 |
五、秘密侦查的事后救济制度 | 第112页 |
六、对非法秘密侦查行为的制裁 | 第112-113页 |
第五节 再论程序正义与秘密侦查法治建构 | 第113-117页 |
一、程序正义 | 第113-115页 |
二、法治建构 | 第115-117页 |
结语 | 第117-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7页 |
后记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