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本人所做的具体工作 | 第11-12页 |
| ·全文内容安排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视频编解码技术和标准概述 | 第14-18页 |
| ·视频编解码技术基本原理 | 第14-15页 |
| ·预测编码 | 第14页 |
| ·变换编码 | 第14-15页 |
| ·统计编码 | 第15页 |
| ·国际国内主流视频编解码标准介绍 | 第15-18页 |
| ·ISO/IEC MPEG系列标准 | 第15-17页 |
| ·ITU-T H.26X系列国际标准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AVS视频编解码标准研究 | 第18-34页 |
| ·AVS标准简介 | 第18-21页 |
| ·AVS标准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 ·AVS标准视频部分 | 第19页 |
| ·AVS视频编解码标准评估测试 | 第19-21页 |
| ·国家对AVS技术与标准的支持 | 第21页 |
| ·AVS视频编解码标准主要技术 | 第21-25页 |
| ·变换量化 | 第22-23页 |
| ·帧内预测 | 第23页 |
| ·帧间预测 | 第23-24页 |
| ·子像素插值 | 第24页 |
| ·环路滤波 | 第24-25页 |
| ·熵编码 | 第25页 |
| ·AVS视频编解码标准与国际主流视频编解码标准技术对比 | 第25-26页 |
| ·AVS标准知识产权状况分析与研究 | 第26-32页 |
| ·国际主流视频编解码标准知识产权状况 | 第26-29页 |
| ·AVS标准知识产权状况 | 第29-32页 |
| ·AVS标准发展前景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系统方案设计与软硬件平台的搭建 | 第34-43页 |
| ·Blackfin DSP平台分析 | 第34-39页 |
| ·Blackfin系列DSP结构综述 | 第34-36页 |
| ·ADSP-BF561芯片介绍 | 第36-39页 |
| ·AVS视频编解码器系统方案设计 | 第39-41页 |
| ·软硬件开发平台的搭建 | 第41-43页 |
| ·ADSP-BF561 EZ-KIT LITE评估板 | 第41-42页 |
| ·集成调试环境Visual DSP++ 4.0 | 第42-43页 |
| 第五章 AVS视频编解码标准在DSP上的实现与优化 | 第43-66页 |
| ·AVS视频编解码标准在DSP平台的移植 | 第43-44页 |
| ·AVS视频编解码标准在DSP平台的优化 | 第44-49页 |
| ·编译器优化 | 第44页 |
| ·存储结构的优化 | 第44-45页 |
| ·DMA优化 | 第45-46页 |
| ·解码端算法流程的优化 | 第46-48页 |
| ·指令级优化 | 第48-49页 |
| ·子像素插值模块分析与优化 | 第49-55页 |
| ·AVS视频编解码标准样本插值过程 | 第50-52页 |
| ·AVS视频编解码标准样本插值模块分析与优化 | 第52-55页 |
| ·整数变换模块的分析与优化 | 第55-57页 |
| ·整数变换模块分析 | 第55-56页 |
| ·AVS整数变换模块的优化 | 第56-57页 |
| ·去块效应滤波模块的分析与优化 | 第57-62页 |
| ·块效应的产生原因 | 第57页 |
| ·AVS视频标准去块滤波模块分析 | 第57-61页 |
| ·AVS视频标准去块滤波模块优化 | 第61-62页 |
|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62-66页 |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6-68页 |
| ·工作总结 | 第66页 |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