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生态学论文

北京西山地区风景游憩林抚育管理技术及效果评价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2页
1 风景游憩林研究综述第12-32页
   ·风景游憩林的概念及内涵第12-15页
     ·旅游和游憩的概念及关系第12-13页
     ·森林旅游和森林游憩的概念及关系第13-14页
     ·风景林、游憩林和风景游憩林的概念及关系第14-15页
   ·风景游憩林的特征第15-21页
     ·风景游憩林的美学特征第15-19页
     ·风景游憩林的生态价值及其特征第19-20页
     ·风景游憩林的经济利用价值及其特征第20-21页
   ·国内外风景游憩林抚育管理研究进展第21-30页
     ·国外的研究进展第21-26页
     ·国内的研究进展第26-30页
   ·北京西山地区风景游憩林抚育管理研究现状第30-32页
2 研究地区概况、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2-40页
   ·自然地理概况第32-37页
     ·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第32页
     ·气候条件第32-33页
     ·岩石及土壤第33页
     ·植被状况第33-34页
     ·风景林分布情况第34-37页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7-40页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37-39页
     ·技术路线图第39-40页
3. 风景游憩林景观评价模型建立第40-56页
   ·风景游憩林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第40-45页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第40-41页
     ·风景林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第41-43页
     ·游憩林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第43-45页
   ·风景游憩林景观评价研究方法第45-50页
     ·标准地的设定第47页
     ·调查因子确定第47-48页
     ·调查方法第48页
     ·林内景观的拍摄要求第48页
     ·景观照片的选择第48-49页
     ·景观评判时表述第49-50页
     ·数据处理第50页
   ·结果分析第50-56页
     ·风景林景观评价模型建立第50-53页
     ·游憩林景观评价模型建立第53-56页
4 模型对风景游憩林抚育管理技术指导第56-64页
   ·风景林抚育管理技术理论和原则第56-57页
     ·风景林抚育管理技术理论第56页
     ·风景林的抚育管理原则第56-57页
   ·风景林景观模型对油松、落叶松林抚育管理技术指导第57-59页
   ·游憩林抚育管理技术理论和原则第59-60页
     ·游憩林抚育管理技术理论第59-60页
     ·游憩林抚育管理技术原则第60页
   ·游憩林景观模型对侧柏、栓皮栎林抚育管理技术指导第60-64页
5 抚育管理与效果分析第64-80页
   ·抚育管理效果研究方法第64-65页
     ·标准地的选取第64页
     ·抚育强度确定第64页
     ·调查因子确定第64-65页
     ·调查方法第65页
     ·调查时间第65页
   ·抚育管理效果分析第65-80页
     ·风景林抚育管理效果分析第65-72页
     ·游憩林抚育管理效果分析第72-80页
6 抚育管理后风景游憩林景观效果评价第80-88页
   ·研究方法第80页
   ·研究步骤第80页
     ·调查问卷的制定与说明第80页
     ·调查结果的统计第80页
   ·评价结果分析第80-88页
     ·油松风景林第80-82页
     ·落叶松风景林第82-83页
     ·风景林抚育管理评价小结第83页
     ·侧柏游憩林第83-85页
     ·栓皮栎游憩林第85-86页
     ·游憩林抚育管理评价小结第86-88页
7 结论与讨论第88-94页
   ·结论第88-91页
     ·风景游憩林抚育管理技术第88-90页
     ·风景游憩林抚育管理效果第90-91页
     ·风景游憩林抚育管理效果的评价第91页
   ·讨论第91-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2页
作者简介第102-104页
导师简介第104-106页
致谢第106-108页
附录第108-111页
 附录 1: 风景林景观因子评价调查表第108-110页
 附录 2: 游憩林景观因子评价调查表第110-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肃省邮政营业前台电子化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下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一种混杂式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