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论 | 第8-18页 |
第一节 研究动机 | 第8-10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三节 鲁塞尔神学思想的研究概况 | 第11-18页 |
一、鲁塞尔著作概况 | 第11-16页 |
二、鲁塞尔专题研究 | 第16-18页 |
第一章 生态女性主义神学 | 第18-39页 |
第一节 女性意识的爆发:女性主义运动 | 第18-21页 |
一、女性主义运动溯源 | 第18-19页 |
二、女性主义思潮的流派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女性主义与基督教神学相遇:女性主义神学 | 第21-28页 |
一、基督教女性运动的前奏 | 第21-22页 |
二、女性主义神学的产生 | 第22-23页 |
三、女性主义神学的内容 | 第23-28页 |
第三节 女性主义神学的现世关怀:生态女性主义神学 | 第28-39页 |
一、生态灾难 | 第28-29页 |
二、宗教世界的“世界末日” | 第29-30页 |
三、基督教内关于自然救赎的讨论 | 第30-39页 |
第二章 生态女性主义神学的先驱:鲁塞尔 | 第39-51页 |
第一节 生平 | 第39-44页 |
一、1936 年~1954 年:少年时期的鲁塞尔 | 第39-40页 |
二、1954 年~1965 年:大学校园中的鲁塞尔 | 第40-41页 |
三、1965 年至今:社会实践中的鲁塞尔 | 第41-44页 |
第二节 方法论的转变 | 第44-47页 |
一、由简单地、绝对性否定转向辩证地、历史性批判 | 第44-45页 |
二、转变原因 | 第45-47页 |
第三节 鲁塞尔生态女性主义神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 第47-51页 |
一、从女性主义视角剖析双重辖制与生态危机之关系 | 第47-48页 |
二、从社会政治的视角探讨社会辖制与生态危机之关系 | 第48-49页 |
三、从宗教信仰的视角寻找解决生态危机之途径 | 第49页 |
四、从社会政治实践的视角提出消除生态危机之设想 | 第49-51页 |
第三章 思想的起点:对双重辖制的批判 | 第51-75页 |
第一节 批判的起点:双重辖制探源 | 第51-62页 |
一、双重辖制的根源 | 第51-52页 |
二、古代世界的女性与辖制思想 | 第52-54页 |
三、基督教传统与双重辖制 | 第54-62页 |
第二节 批判的深入:对双重辖制之思想基础的批判 | 第62-67页 |
一、对双重辖制中女性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 第62-63页 |
二、对二元论的论述 | 第63-64页 |
三、对父权思想的阐释 | 第64-67页 |
第三节 批判的终结:消除双重辖制的尝试 | 第67-75页 |
一、母权制代替父权制的缺陷 | 第67-71页 |
二、以“God/Ess”取代“God”的设想 | 第71-75页 |
第四章 思想的发展:回归《圣经》 | 第75-102页 |
第一节 恢复盟约传统 | 第75-89页 |
一、“盟约”溯源 | 第75-76页 |
二、犹太民族与盟约传统 | 第76-77页 |
三、《圣经》中的“约” | 第77-79页 |
四、犹太教与基督教盟约观的差异 | 第79页 |
五、盟约的社会意义 | 第79-80页 |
六、鲁塞尔对盟约传统的理解 | 第80-89页 |
第二节 复兴圣礼传统 | 第89-102页 |
一、圣礼的渊源 | 第89-90页 |
二、天主教的圣礼及其本质 | 第90-92页 |
三、鲁塞尔对圣礼传统的理解 | 第92-99页 |
四、恢复圣礼传统 | 第99-100页 |
五、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五章 思想的核心:生态正义 | 第102-115页 |
第一节 生态正义概述 | 第102-104页 |
一、概念溯源 | 第102-103页 |
二、生态正义的理论向度 | 第103-104页 |
第二节 鲁塞尔的生态正义观 | 第104-107页 |
一、《圣经》蕴含着生态正义思想 | 第104-105页 |
二、实现生态正义意味着人同上帝的和解 | 第105-107页 |
第三节 通往生态正义之路 | 第107-115页 |
一、建立民主社会主义社会 | 第107-111页 |
二、与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的比较 | 第111-115页 |
结语 | 第115-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4页 |
后记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