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毒性藻红外测试中敏感藻确定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农药污染现状 | 第10-13页 |
·农药对大气的污染 | 第10页 |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 第10-11页 |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 第11页 |
·农药农作物和食品的污染 | 第11-12页 |
·农药的危害 | 第12-13页 |
·生物标志物概述 | 第13-14页 |
·生物标志物的定义与分类 | 第13页 |
·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基本原则 | 第13-14页 |
·环境检测和评价中生物标志物的应用 | 第14页 |
·国内外生物检测农药污染 | 第14-17页 |
·生物化学法 | 第14-15页 |
·免疫分析法 | 第15-16页 |
·生物传感器法 | 第16页 |
·活体生物测定法 | 第16-17页 |
·农药残留的微生物测定及其评价 | 第17-19页 |
·硝化细菌法 | 第17页 |
·微型生物群落法(PFU) | 第17-18页 |
·发光细菌法 | 第18-19页 |
·藻类对农药反应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课题的提出及目的、意义 | 第20-22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20-21页 |
·课题的目的、意义 | 第21-22页 |
2 研究方法、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2-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供试藻筛选 | 第22页 |
·测试藻指标的确定 | 第22页 |
·生长期与敏感性的关系分析 | 第22页 |
·敏感藻的初步确定 | 第22页 |
·敏感藻的最终确定 | 第22页 |
·联合毒性初步研究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供试藻筛选 | 第23页 |
·测试藻指标的确定 | 第23页 |
·生长期与敏感性的关系分析 | 第23页 |
·敏感藻的初步确定 | 第23页 |
·敏感藻的最终确定 | 第23页 |
·联合毒性的初步研究 | 第23页 |
·试验材料 | 第23-27页 |
·试验藻种 | 第23-26页 |
·试验农药品种 | 第26-27页 |
·试验仪器 | 第27页 |
·可行性分析 | 第27-28页 |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3 前期研究 | 第29-37页 |
·供试藻的筛选采用 | 第29-30页 |
·测试容器选择确定 | 第30-31页 |
·药品浓度确定 | 第31-32页 |
·农药排放标准 | 第31-32页 |
·农药的施用浓度 | 第32页 |
·藻种浓度及用量的确定 | 第32-33页 |
·叶绿素a 作为浓度标准的依据 | 第32页 |
·供试藻用量确定 | 第32-33页 |
·测试时间的确定 | 第33-35页 |
·生长期研究 | 第35-36页 |
·四个生长期 | 第35页 |
·羊角月芽藻生长曲线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敏感藻确定试验 | 第37-52页 |
·初步确定敏感藻试验 | 第37-41页 |
·试验材料 | 第37页 |
·试验方法 | 第37-39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9-41页 |
·敏感藻最终确定试验 | 第41-46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46页 |
·敏感藻的敏感期研究 | 第46-51页 |
·水华鱼腥藻生长曲线 | 第46-48页 |
·纤细裸藻生长曲线 | 第48-49页 |
·处于不同生长时期的毒性试验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联合毒性试验 | 第52-57页 |
·联合毒性的类型 | 第52-53页 |
·独立作用 | 第52页 |
·协同作用 | 第52页 |
·相加作用 | 第52页 |
·拮抗作用 | 第52-53页 |
·农药对水华鱼腥藻的联合毒性研究 | 第53-54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53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53-54页 |
·农药对纤细裸藻的联合毒性研究 | 第54-56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54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建议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 | 第64-68页 |
A. 供试藻种照片 | 第64-66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