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路面:按使用材料分论文--水泥混凝土路面论文

破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复设计及可靠性研究

摘要(中文)第1-5页
摘要(英文)第5-8页
目录(中文)第8-12页
目录(英文)第12-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8页
   ·引言第16-17页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7-26页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损研究第18-19页
     ·破损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研究第19-21页
     ·路面力学性能监测研究第21-24页
     ·路面力学模型及数值分析方法研究第24-26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裂破坏的统计分析第28-44页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第29页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状况的评定第29-32页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裂破坏第32-35页
     ·断裂破坏的宏观力学分析第32-33页
     ·断裂破坏的细观力学分析第33-35页
   ·试验路段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裂统计分析第35-40页
     ·横向裂缝统计分析第35-39页
     ·各种裂缝统计分析第39-40页
   ·断裂的物理成因第40-42页
   ·断裂统计的意义第42-43页
     ·对新建路面设计方法的意义第42页
     ·对破损路面修复设计的意义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应力缓冲层的改性沥青研制第44-58页
   ·反射裂缝的形成及路面破坏机理第44-45页
   ·STRATA应力吸收层第45-47页
   ·改性沥青的研制第47-56页
     ·改性沥青的主要材料第47-50页
     ·改性沥青的配制第50-51页
     ·改性沥青物理实验第51-52页
     ·试验结果第52-56页
   ·改性沥青混合料试验第56-57页
     ·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和试件成型第56页
     ·改性沥青混合料主要性能指标测定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路面力学性能的监测研究第58-76页
   ·破损CCP加铺AC路面修复设计的控制指标第58-60页
   ·路面力学性能的主要测试方法第60-61页
     ·贝克曼梁测试第60页
     ·FWD测试第60-61页
     ·多深度挠度仪系统第61页
   ·弯沉指标的局限性第61-63页
   ·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测试在国内外应用情况第63-64页
   ·振弦式应变计在路面力学性能测试的应用第64-75页
     ·振弦式应变计的测试原理第65-66页
     ·室内和室外试验研究第66-70页
     ·路面监测系统研究第70-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五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力学响应分析第76-102页
   ·路面结构的力学模型第76-78页
     ·计算模型第77页
     ·路面结构参数的选取第77页
     ·计算荷载第77-78页
   ·荷载作用在板的中间位置时的力学响应第78-89页
     ·不同边界条件的影响第78-85页
     ·地基模量的影响第85-87页
     ·面层厚度的影响第87-89页
   ·荷载作用在临界位置时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第89-97页
     ·边界自由时计算结果第89-92页
     ·面层厚度的影响第92-93页
     ·地基弹性模量的影响第93-94页
     ·脱空的影响第94-96页
     ·荷载的影响第96-97页
   ·试验路段的路面破坏分析第97-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六章 破损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的力学响应分析第102-119页
   ·破损路面结构及力学模型第103-107页
     ·试验路的结构第103-104页
     ·计算模型第104页
     ·计算荷载第104-105页
     ·计算模型的验证第105-107页
   ·不冲击破碎旧路面时加铺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分析第107-109页
     ·旧路面厚度的影响第108-109页
   ·冲击破碎旧路面时加铺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分析第109-112页
     ·旧路面破裂尺寸的影响第110-111页
     ·温度的影响第111-112页
   ·旧路面冲击破裂16块时加铺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分析第112-117页
     ·加铺基层厚度的影响第113-114页
     ·面层模量的影响第114-116页
     ·行车荷载的影响第116-117页
   ·本章小结第117-119页
结论与展望第119-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33-13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34-136页
致谢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基本规律研究
下一篇:电针百会、大椎对全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干预作用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