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部分 民事诉讼调解中法官释明权概述 | 第7-14页 |
一、民事诉讼调解简述 | 第7-9页 |
1、民事诉讼调解的基本内涵 | 第7-8页 |
2、我国民事诉讼调解的历程及发展趋势 | 第8-9页 |
二、法官释明权及其在诉讼调解中的特征 | 第9-14页 |
1、法官释明权的含义 | 第9-10页 |
2、我国法官释明权的规定与现状 | 第10-12页 |
3、诉讼调解中法官释明权的性质及特点 | 第12-14页 |
第二部分 诉讼调解中法官释明权运用状况 | 第14-17页 |
一、立法情况 | 第14页 |
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及成因 | 第14-17页 |
第三部分 诉讼调解中法官释明权的运用价值 | 第17-23页 |
一、民事诉讼调解结构分析 | 第17-19页 |
二、诉讼调解中法官释明权运用的价值体现 | 第19-23页 |
1、确保法律正当程序 | 第20-21页 |
2、构建平等和谐的纠纷解决机制 | 第21-22页 |
3、优化司法资源配置 | 第22-23页 |
第四部分 规范诉讼调解中法官释明权运用的必要性 | 第23-26页 |
一、有利于实现诉讼权利的平等 | 第23-24页 |
二、有利于法官与当事人之间进行信息传播 | 第24页 |
三、有利于提高调解的效率 | 第24页 |
四、防止调解法官滥用权利 | 第24-25页 |
五、符合法治社会人权保障的需要 | 第25-26页 |
第五部分 诉讼调解中法官释明权运用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 第26-37页 |
一、调解中法官释明权与当事人平等诉讼权的关系 | 第26-29页 |
1、平等诉讼权含义 | 第26-27页 |
2、调解中法官释明权与平等诉讼权的关系 | 第27-29页 |
二、调解中法官释明权与当事人处分权的关系 | 第29-34页 |
1、当事人处分权含义 | 第29-31页 |
2、调解中法官释明权与当事人处分权的关系 | 第31-34页 |
三、调解中法官释明权与当事人辩论权的关系 | 第34-37页 |
1、辩论权概述 | 第34-35页 |
2、调解中法官释明权与辩论权的关系 | 第35-37页 |
第六部分 诉讼调解中法官运用释明权应注意把握的问题 | 第37-48页 |
一、运用原则 | 第38-39页 |
1、法定原则 | 第38页 |
2、公开原则 | 第38页 |
3、对等原则 | 第38-39页 |
4、程序原则 | 第39页 |
二、运用阶段 | 第39-43页 |
1、立案阶段法官释明权运用 | 第39-40页 |
2、开庭调解前法官释明权运用 | 第40-41页 |
3、开庭调解阶段法官释明权运用 | 第41-43页 |
三、运用形式 | 第43-44页 |
1、自行运用释明权 | 第43页 |
2、被要求运用释明权 | 第43-44页 |
3、使之运用释明权 | 第44页 |
四、运用限度 | 第44-45页 |
五、运用技巧 | 第45-48页 |
1、调解中释明权运用应帮助当事人进行沟通 | 第45页 |
2、调解中释明权运用应把握当事人双方观点 | 第45-46页 |
3、调解中释明权运用应注意把握语言特点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