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城市空间发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论文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 | 第11-13页 |
·城市 | 第11页 |
·城市空间及其结构与形态 | 第11-12页 |
·城市空间发展 | 第12-13页 |
·国内外城市空间发展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国外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研究的三个阶段 | 第13-15页 |
·国内城市空间发展研究的主要成果 | 第15-16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论文研究的区域 | 第17-18页 |
·论文研究的方法、思路与框架 | 第18-21页 |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8-19页 |
·论文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 第19-21页 |
第2章 城市空间发展相关理论研究 | 第21-36页 |
·城市空间结构的层次 | 第21页 |
·城市外部空间结构研究 | 第21-28页 |
·区域空间结构组织和演化的基本理论 | 第21-26页 |
·圈域城镇群体空间结构研究 | 第26-27页 |
·我国城市空间结构增长研究 | 第27-28页 |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 | 第28-32页 |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理论研究 | 第28-30页 |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化的机制分析 | 第30-31页 |
·中国城市空间结构基本模式与要素结构特征 | 第31-32页 |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 第32-35页 |
·城市发展理论研究 | 第32-33页 |
·国外城市发展经验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唐山城市空间发展历史 | 第36-52页 |
·唐山城市发展概况 | 第36-39页 |
·地震前的城市发展 | 第36-38页 |
·简易城市 | 第38页 |
·新唐山城市发展 | 第38-39页 |
·唐山城市空间发展演变 | 第39-48页 |
·1976年以前的城市总体规划 | 第40-41页 |
·1976年大地震后《唐山市恢复建设总体规划》 | 第41-43页 |
·1985年版城市总体规划 | 第43-44页 |
·1994年版城市总体规划 | 第44-46页 |
·2003年版城市总体规划 | 第46-48页 |
·唐山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和特征 | 第48-49页 |
·依托重工业发展 | 第48页 |
·典型的“一市三城”的分散组团式城市布局结构 | 第48-49页 |
·震后重建的唐山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的缩影 | 第49页 |
·唐山城市空间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52页 |
第4章 唐山城市空间发展的基本条件 | 第52-61页 |
·唐山区域环境分析 | 第52-54页 |
·核心城市扩散和辐射的加强 | 第52页 |
·京津唐区域发展纳入国家战略 | 第52-53页 |
·东北亚经济圈的迅速崛起 | 第53页 |
·环渤海经济圈 | 第53-54页 |
·冀东城市群 | 第54页 |
·唐山城市发展的区域定位 | 第54-55页 |
·京津冀北(大北京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 | 第54页 |
·唐山是河北省的省域中心城市 | 第54-55页 |
·唐山是区域经济中心城市 | 第55页 |
·唐山城市的功能定位 | 第55-56页 |
·唐山城市空间发展的优势条件 | 第56-58页 |
·唐山城市空间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58-61页 |
第5章 唐山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 第61-66页 |
·唐山外部联系 | 第61-62页 |
·唐山市域城镇体系结构 | 第62-66页 |
·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 | 第62-63页 |
·城镇体系职能结构 | 第63-64页 |
·城镇体系空间分布 | 第64-65页 |
·城镇联系网络 | 第65-66页 |
第6章 唐山城市空间发展的形态演变 | 第66-74页 |
·唐山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 第66-70页 |
·1949年前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 第67-69页 |
·1949年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 第69-70页 |
·唐山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及时空变化 | 第70-71页 |
·唐山城市空间形态的功能组织 | 第71-72页 |
·唐山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中存在的问题 | 第72-74页 |
第7章 唐山城市空间发展 | 第74-83页 |
·唐山城市空间发展定性分析 | 第74-76页 |
·经济发展 | 第74-75页 |
·人口增加 | 第75-76页 |
·交通发展 | 第76页 |
·开发区建设 | 第76页 |
·唐山城市空间发展定量分析 | 第76-81页 |
·紧凑度 | 第76-77页 |
·城市空间强度的提出与计算 | 第77-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作者简介 | 第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