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概述 | 第11-12页 |
·并联机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并联机床设计理论研究概述 | 第15-16页 |
·并联机床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自由曲面造型技术发展状况与趋势 | 第17-18页 |
·CAD 技术在机构设计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论文选题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21-27页 |
·位置反解的分析 | 第21-22页 |
·解析法分析机构运动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计算机辅助几何法的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自由曲面的造型方法基础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非对称3UPU 并联机床加工自由曲面分析 | 第27-47页 |
·非对称3UPU 并联机构分析 | 第27-28页 |
·非对称3UPU 并联机构位置分析 | 第28-32页 |
·位置反解的解析法分析 | 第28-30页 |
·位置的计算机辅助几何法分析 | 第30-31页 |
·实例求解位置反解 | 第31-32页 |
·非对称3UPU 并联机构速度、加速度分析 | 第32-34页 |
·速度的解析法分析 | 第32-33页 |
·加速度的解析法分析 | 第33页 |
·实例求解速度、加速度 | 第33-34页 |
·工作空间分析 | 第34-37页 |
·非对称3UPU 并联机床的计算机辅助几何法 | 第37-44页 |
·自由曲面S | 第37页 |
·走刀平面 P | 第37-38页 |
·非对称3UPU 并联机床模拟机构 | 第38-39页 |
·对于给定走刀路线加工自由曲面的过程 | 第39-44页 |
·在自由曲面上刻字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2UPU+SPR 并联机床加工自由曲面分析 | 第47-61页 |
·2UPU+SPR 并联机构分析 | 第47-48页 |
·2UPU+SPR 并联机构位置分析 | 第48-51页 |
·位置反解的解析法分析 | 第48-49页 |
·位置的计算机辅助几何法分析 | 第49-50页 |
·实例求解位置反解 | 第50-51页 |
·2UPU+SPR 并联机构速度、加速度分析 | 第51-52页 |
·速度、加速度的解析法分析 | 第51页 |
·实例求解速度、加速度 | 第51-52页 |
·工作空间分析 | 第52-53页 |
·2UPU+SPR 并联机床的计算机辅助几何法 | 第53-58页 |
·自由曲面S 和走刀平面P | 第53页 |
·2UPU+SPR 并联机床模拟机构 | 第53-55页 |
·2UPU+SPR 并联机床给定走刀路线加工自由曲面的过程 | 第55-56页 |
·加工自由曲面模拟结果的分析 | 第56-58页 |
·在自由曲面上刻字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并联机床加工自由曲面和刻字仿真 | 第61-66页 |
·概述 | 第61页 |
·并联机床的三维建模 | 第61-62页 |
·设置建模基本环境 | 第62-65页 |
·基本环境 | 第62页 |
·模型的构成及定义 | 第62-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试验平台的控制系统介绍 | 第66-75页 |
·概述 | 第66页 |
·并联机床试验平台的总体情况 | 第66-67页 |
·控制系统介绍 | 第67-70页 |
·控制系统软件介绍 | 第70-74页 |
·并联机床运动分析 | 第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附录1 | 第76-80页 |
附录2 具体数值验证 | 第80-83页 |
附录3 非对称 3UPU 并联机床的控制程序 | 第83-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作者简介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