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人性、乡村冲突与草根民主--后农业税时代B型村治模式的构建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5页 |
| (一) 问题由来 | 第9页 |
| (二)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三)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四) 研究框架 | 第11页 |
| (五)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六) 概念界定 | 第12-15页 |
| 一、构建村治模式的心理基础:多元人性 | 第15-21页 |
| (一) 多元人性的前提追溯 | 第15-16页 |
| (二) 多元人性的实体描述 | 第16-17页 |
| (三) 多元人性的特征解读 | 第17页 |
| (四) 多元人性的规范评价 | 第17-18页 |
| (五) 多元人性的应用分析 | 第18-19页 |
| (六) 多元人性与村治模式 | 第19-21页 |
| 二、构建村治模式的社会基础:乡村冲突 | 第21-27页 |
| (一) 乡村冲突的实质剖析 | 第21-22页 |
| (二) 乡村冲突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 (三) 乡村冲突关系的再现 | 第23-25页 |
| (四) 乡村冲突与村治模式 | 第25-27页 |
| 三、构建村治模式的政治基础:草根民主 | 第27-36页 |
| (一) 草根民主的本质论断 | 第27-28页 |
| (二) 草根民主的价值揭示 | 第28-31页 |
| (三) 草根民主的困境解析 | 第31-34页 |
| (四) 草根民主与村治模式 | 第34-36页 |
| 四、村治模式与前述三大基础的综合分析 | 第36-46页 |
| (一) 村治模式的含义 | 第36页 |
| (二) 广义的村治模式 | 第36-37页 |
| (三) 狭义的村治模式 | 第37-39页 |
| (四) 四者的综合分析 | 第39-46页 |
| 五、农业税时代B型村治模式的实然揭示 | 第46-53页 |
| (一) B型村治模式的形成 | 第46-48页 |
| (二) B型村治模式的内容 | 第48-50页 |
| (三) B型模式的现实缺陷 | 第50-53页 |
| 六、后农业税时代B型村治模式的应然构建 | 第53-58页 |
| (一) 模式变革 | 第53-54页 |
| (二) 模式构建 | 第54-56页 |
| (三) 模式简评 | 第56-58页 |
| 结语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