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

新型复合电解质低温陶瓷燃料电池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44页
   ·燃料电池概述第15-17页
   ·陶瓷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7-19页
   ·陶瓷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第19-27页
     ·电解质材料第19-23页
       ·氧离子传导型CFC 的电解质材料第19-22页
       ·质子传导型 CFC 的电解质材料第22-23页
     ·阴极材料第23-25页
     ·阳极材料第25-26页
     ·连接材料第26页
     ·密封材料第26-27页
   ·陶瓷燃料电池的结构设计第27-30页
     ·管式CFC第27-29页
     ·平板式CFC第29页
     ·瓦楞式CFC第29-30页
   ·陶瓷燃料电池的发展趋势第30-33页
     ·降低操作温度第30-31页
     ·采用碳氢燃料第31-33页
   ·中低温陶瓷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第33-42页
     ·新结构设计第33-37页
     ·薄膜化技术第37页
     ·新材料开发第37-42页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42-44页
第2章 Ce_(0.8)Sm_(0.2)O_(1.9)(SDC)-碳酸盐复合电解质材料的制备和性能表征第44-70页
   ·复合电解质概述第44-46页
   ·实验部分第46-51页
     ·Ce_(0.8)Sm_(0.2)O_(1.9)(SDC)粉体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第46-49页
       ·草酸共沉淀法制备 SDC 粉体第46-47页
       ·甘氨酸-硝酸盐法制备SDC 粉体第47页
       ·氢氧化钠-过氧化氢法制备SDC 粉体第47-48页
       ·SDC 粉体的性能表征第48-49页
     ·SDC-碳酸盐复合电解质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第49-51页
       ·SDC-碳酸盐复合电解质的制备第49-51页
       ·SDC-碳酸盐复合电解质的性能表征第51页
   ·结果与讨论第51-69页
     ·不同方法制备的SDC 粉体的结构表征第51-53页
     ·不同方法制备的SDC 粉体的电性能表征第53-54页
     ·SDC-碳酸盐复合电解质的成相分析第54-57页
     ·SDC-碳酸盐复合电解质的热分析第57-60页
     ·SDC-碳酸盐复合电解质的红外分析第60页
     ·SDC-碳酸盐复合电解质的形貌分析第60-63页
     ·SDC-碳酸盐复合电解质的电性能分析第63-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3章 SDC-碳酸盐复合电解质单电池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表征第70-96页
   ·复合电解质在中低温陶瓷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第70-72页
   ·实验部分第72-74页
     ·电池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第72页
     ·单电池的制备第72-73页
     ·氢气/空气燃料电池的性能测试第73-74页
   ·结果与讨论第74-94页
     ·电池材料的物相与形貌表征第74-75页
     ·氢气/空气燃料电池性能表征第75-91页
       ·不同方法制备的 SDC 粉体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86-87页
       ·碳酸盐含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87-88页
       ·碳酸盐摩尔比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88-89页
       ·碳酸盐类型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89页
       ·电池结构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89-90页
       ·操作条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90-91页
     ·SDC-碳酸盐复合电解质在燃料电池中的导电机理分析第91-93页
     ·SDC-碳酸盐复合电解质的工作稳定性第93-94页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4章 SDC-碳酸盐复合电解质单电池的放大工艺及电性能表征第96-106页
   ·复合电解质燃料电池的制备工艺第96-98页
   ·实验部分第98-99页
     ·电池材料的制备第98页
     ·单电池的制备第98-99页
     ·单电池性能测试第99页
   ·结果与讨论第99-105页
     ·单电池性能表征第99-100页
     ·单电池的长期工作稳定性第100-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5章 新型复合电解质及电极材料的探索第106-127页
   ·新型复合电解质及电极材料简介第106-109页
   ·实验部分第109-112页
     ·Ce_(0.8)Zn_(0.2)O_(1.9)(ZDC)-碳酸盐复合电解质的制备第109-110页
     ·类钙钛矿结构La_2NiO_(4+δ)基阴极的制备第110页
     ·NiO 基双组分阳极的制备第110页
     ·新型复合电解质、阴极和阳极粉体的结构表征第110-111页
     ·新型复合电解质单电池的制备及其电性能表征第111页
     ·新型阴极的复合电解质单电池的制备及其电性能表征第111-112页
     ·新型阳极的复合电解质单电池的制备及其电性能表征第112页
   ·结果与讨论第112-125页
     ·新型复合电解质、阴极和阳极粉体的物相表征第112-114页
     ·新型复合电解质、阴极和阳极粉体的形貌表征第114-116页
     ·采用新型复合电解质的单电池的电性能表征第116-119页
     ·采用新型阴极的单电池的电性能表征第119-123页
     ·采用新型阳极的单电池的电性能表征第123-125页
   ·本章小结第125-127页
第6章 SDC-碳酸盐复合电解质CFC 短堆的初步研究第127-135页
   ·平板式CFC 电池堆的设计第127-129页
   ·实验部分第129-131页
     ·单电池的制备第129页
     ·电池堆结构设计第129-130页
     ·短堆组装及性能测试第130-131页
   ·结果与讨论第131-134页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第7章 基于复合电解质的共离子传导燃料电池的理论模型第135-149页
   ·离子-电子混合传导体系的电化学模型及应用第135-137页
   ·建立模型的理论基础第137-138页
   ·推导过程第138-143页
   ·结果与讨论第143-148页
   ·本章小结第148-149页
第8章 结论第149-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70页
致谢第170-171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71-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偏差理论在排队系统中的应用
下一篇:4-氨基哌啶类新化合物阻断N型钙离子通道的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