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方法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前言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化合物的类型和分布 | 第12-14页 |
·现有脱硫技术 | 第14-24页 |
·加氢脱硫技术 | 第15-19页 |
·溶剂萃取技术 | 第19-20页 |
·氧化脱硫技术 | 第20-22页 |
·吸附脱硫技术 | 第22-24页 |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24-26页 |
3 常规脱硫方法研究 | 第26-54页 |
·概述 | 第26页 |
·酸碱精制脱硫 | 第26-34页 |
·实验部分 | 第26-31页 |
·实验原理 | 第26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6-30页 |
·分析方法 | 第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34页 |
·脱硫率和回收率 | 第31-33页 |
·脱硫汽油的单体烃含量变化 | 第33页 |
·脱硫汽油硫化物的变化 | 第33-34页 |
·萃取脱硫 | 第34-39页 |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实验原理 | 第34-35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5页 |
·分析方法 | 第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6-39页 |
·脱硫率和回收率 | 第36-37页 |
·脱硫汽油的单体烃含量变化 | 第37-38页 |
·脱硫汽油硫化物的变化 | 第38-39页 |
·吸附脱硫 | 第39-44页 |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实验原理 | 第39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9-40页 |
·分析方法 | 第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41-44页 |
·分子筛静态吸附的脱硫率和回收率 | 第41页 |
·13X连续吸附脱硫性能 | 第41-42页 |
·脱硫汽油单体烃含量变化 | 第42-43页 |
·脱硫汽油硫化物的变化 | 第43-44页 |
·氧化脱硫 | 第44-52页 |
·实验部分 | 第44-47页 |
·实验原理 | 第44-45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5-46页 |
·分析方法 | 第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47-52页 |
·不同助氧化剂对脱硫率和回收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脱硫汽油的单体烃含量变化 | 第48-49页 |
·脱硫汽油的硫化物变化 | 第49-51页 |
·双氧水甲酸氧化法脱硫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4 新型汽油脱硫方法探索 | 第54-77页 |
·叔丁基过氧化氢氧化脱硫探索 | 第54-59页 |
·概述 | 第54页 |
·实验部分 | 第54-55页 |
·实验原理 | 第54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4-55页 |
·分析方法 | 第55页 |
·实验方法 | 第55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55-59页 |
·脱硫率和回收率 | 第55-56页 |
·汽油单体烃含量的变化 | 第56-57页 |
·汽油硫化物的变化 | 第57-59页 |
·高铁酸钾氧化脱硫探索 | 第59-76页 |
·概述 | 第59页 |
·实验部分 | 第59-62页 |
·实验原理 | 第59-60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60页 |
·分析方法 | 第60页 |
·实验方法 | 第60-62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62-76页 |
·氧化剂用量对脱硫率和回收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氧化剂的重复氧化脱硫效果 | 第63-64页 |
·反应时间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64页 |
·反应温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64-65页 |
·氧化后汽油性质的变化 | 第65-69页 |
·不同的后处理方法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69-72页 |
·高铁酸钾连续氧化脱硫实验 | 第72-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