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 第10-11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页 |
·劳动力 | 第11页 |
·农业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 | 第11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 | 第11页 |
·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概述 | 第11-14页 |
·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论” | 第12页 |
·拉尼斯—费景汉的“经济发展三阶段论” | 第12-13页 |
·乔根森的“农业剩余决定论” | 第13页 |
·托达罗的“城乡预期收入差异论” | 第13-14页 |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 第14页 |
·国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概述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 | 第16-23页 |
·历史回顾 | 第16-17页 |
·改革开放前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 | 第16页 |
·改革开放后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 | 第16-17页 |
·现状分析 | 第17-23页 |
·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 | 第17-18页 |
·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 | 第18-19页 |
·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 | 第19-23页 |
第三章 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分析 | 第23-28页 |
·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25页 |
·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 第23页 |
·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缓慢 | 第23页 |
·就业稳定性较低 | 第23-24页 |
·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不健全 | 第24页 |
·农民工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 第24-25页 |
·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 | 第25-28页 |
·思想观念落后 | 第25页 |
·劳动者素质较低的制约 | 第25-26页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二元结构政策性障碍的制约 | 第26-27页 |
·非农就业空间增长缓慢 | 第27页 |
·城市就业压力增大 | 第27页 |
·城市化发展没有形成对转移劳动力的良性循环 | 第27-28页 |
第四章 促进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和具体措施 | 第28-34页 |
·促进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 | 第28-30页 |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 第28页 |
·加快农村第三产业发展 | 第28页 |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加快小城镇建设 | 第28-29页 |
·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 | 第29页 |
·发展劳务输出产业 | 第29-30页 |
·促进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措施 | 第30-34页 |
·优化转移就业环境 | 第30-31页 |
·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体系 | 第31-32页 |
·完善农村教育培训体系 | 第32-33页 |
·强化劳务输出品牌建设 | 第33-34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作者简历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