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连续梁桥发展概述 | 第10-13页 |
| ·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外连续梁桥施工技术的发展 | 第11-13页 |
|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现状 | 第13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桥梁施工控制基本原理 | 第15-25页 |
| ·施工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 ·施工控制的原则 | 第15-16页 |
| ·施工控制分析方法 | 第16-21页 |
| ·前进分析法 | 第16-19页 |
| ·倒装分析法 | 第19-21页 |
| ·施工控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21-24页 |
| ·结构参数 | 第21-22页 |
| ·施工工艺 | 第22页 |
| ·施工监控 | 第22页 |
| ·计算模型 | 第22-23页 |
| ·温度变化 | 第23页 |
| ·材料参数 | 第23页 |
| ·施工管理 | 第23-24页 |
| ·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施工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 第25-30页 |
| ·施工控制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 ·几何(变形)控制 | 第25页 |
| ·应力控制 | 第25-26页 |
| ·稳定控制 | 第26页 |
| ·安全控制 | 第26页 |
| ·施工控制方法 | 第26-29页 |
| ·预测控制法 | 第27-28页 |
| ·自适应控制法 | 第28-29页 |
| ·线形回归分析法 | 第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连续梁桥结构计算 | 第30-50页 |
| ·工程概况 | 第30-31页 |
| ·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 | 第31-35页 |
| ·位移计算结果 | 第35-45页 |
| ·最大悬臂阶段位移 | 第35-36页 |
| ·边跨合拢后位移 | 第36-37页 |
| ·次边跨合拢后位移 | 第37页 |
| ·次中跨合拢后位移 | 第37-38页 |
| ·全桥合拢后位移 | 第38页 |
| ·全桥合拢拆除临时固结后位移 | 第38-39页 |
| ·施加二期荷载后全桥各节点位移 | 第39页 |
| ·成桥后各节点位移 | 第39-40页 |
| ·预拱度设置 | 第40-45页 |
| ·内力计算结果 | 第45-49页 |
| ·剪力计算 | 第45-47页 |
| ·弯矩计算 | 第47-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施工监测系统 | 第50-62页 |
| ·挠度观测 | 第50-55页 |
| ·挠度的类型及其变化特征 | 第50-51页 |
| ·温度变化对挠度监测影响分析 | 第51-52页 |
| ·挠度观测方法 | 第52-53页 |
| ·挠度观测的频度 | 第53-54页 |
| ·挠度观测流程 | 第54-55页 |
| ·应力观测 | 第55-60页 |
| ·准备工作 | 第55-56页 |
| ·应力监测 | 第56页 |
| ·应力分析 | 第56-57页 |
| ·测点布置 | 第57-58页 |
| ·测试结果 | 第58-60页 |
| ·温度观测 | 第60-61页 |
| ·测试截面及测点布置 | 第60-61页 |
| ·测量方法 | 第61页 |
| ·测量时间 | 第61页 |
| ·其它内容 | 第61页 |
| ·小结 | 第61-62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2-63页 |
| ·结论 | 第62页 |
| ·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