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1.两系杂交水稻的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两系杂交稻杂种优势利用方法 | 第11页 |
·当前两系杂交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所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2.两系杂交水稻的原种提纯技术 | 第12-17页 |
·光、温敏核不育系原种生产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 第12-13页 |
·光、温敏核不育系原种生产的方法与程序 | 第13-16页 |
·光温敏不育系原种纯度鉴定标准 | 第16-17页 |
3.e-杂交稻的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水稻eui基因的发现与研究 | 第18-19页 |
·e-杂交稻的选育和研究 | 第19-20页 |
·e-杂交稻的研究与发展策略 | 第20-22页 |
二.本试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三.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高秆株和矮秆株的获得 | 第23页 |
·突变频率 | 第23-24页 |
·农艺性状分析 | 第24页 |
·遗传分析 | 第24页 |
·花粉育性鉴定 | 第24页 |
3 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浙江大学唐启义教授的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 第24页 |
四.结果与分析 | 第24-33页 |
1 高秆株和矮秆株出现的频率 | 第24-26页 |
2 高秆株和矮秆株的农艺性状分析 | 第26-28页 |
3 高秆株和矮秆株的遗传分析 | 第28-30页 |
4 高秆株的育性分析 | 第30-31页 |
5 出现高秆株的原因 | 第31-33页 |
五.结论与讨论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0页 |
附录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