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的分析--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思考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概述第9-14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页
 二、国外、国内相关研究第9-12页
  (一) 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第9-10页
  (二) 有关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研究第10-11页
  (三) 教师角色理论研究第11-12页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页
  (一) 研究目的第12页
  (二) 研究意义第12页
 四、指导思想和原则第12-13页
  (一) 指导思想第13页
  (二) 研究的基本原则第13页
 五、研究的方法第13-14页
第二章 问卷调查及反思第14-25页
 一、问卷调查第14-21页
  (一) 问卷调查的基本内容第14页
  (二) 问卷调查的步骤第14页
  (三) 被试的选择第14-15页
  (四) 问卷调查的目的第15页
  (五) 调研学校的选择及其基本情况第15页
  (六) 问卷设计及统计第15-21页
 二、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反思第21-25页
  (一) 理论的灌输者第21-22页
  (二) 课堂的主导者第22页
  (三) 教材的阐述者第22-23页
  (四) 知识的搬运者第23页
  (五) 孤独的合作者第23-25页
第三章 理论研究第25-48页
 一、角色理论及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理论研究第25-38页
  (一) 角色理论及教师角色理论第25-28页
  (二) 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理论第28-38页
 二、霍华德·加德纳与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结构、涵义及特征第38-44页
  (一) 霍华德·加德纳及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第38-39页
  (二) 多元智能理论的结构第39-41页
  (三) 多元智能理论的涵义第41-43页
  (四) 多元智能理论的特征第43-44页
 三、多元智能课程理论与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同一性第44-48页
  (一) 多元智能课程理论的课程特征第44-46页
  (二) 多元智能课程理论与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同一性第46-48页
第四章 多元智能理论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启示第48-62页
 一、多元智能理论对思想政治课教师认识教学特点的启示第50-51页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思想政治课教师认识教学目标的启示第51-52页
  (一) 缩减、精选、整合课程内容第51页
  (二) 探索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第51页
  (三) 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第51-52页
  (四) 实施情景化的教学手段第52页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思想政治课教师认识教学方式的启示第52-53页
 四、多元智能理论对思想政治课教师认识课堂教学策略的启示第53-58页
  (一) 教学中言语—语言智能的培养策略第54页
  (二) 教学中数理—逻辑智能的培养策略第54-55页
  (三) 教学中身体—动觉智能的培养策略第55-56页
  (四) 教学中交往—交流智能的培养策略第56-57页
  (五) 教学中自知—自省智能的培养策略第57-58页
 五、多元智能理论对思想政治课评价体系改革的启示第58-62页
  (一) 多元智能理论对思想政治课评价体系的要求第58-60页
  (二) 多元智能理论对思想政治课评价制度改革的探索和建议第60-62页
第五章 从多元智能理论看二十一世纪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新形象第62-94页
 一、多元智能理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与学生的地位问题第62-65页
  (一) 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第62-64页
  (二) 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在角色扮演、角色行为、角色技巧方面主动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第64-65页
 二、21世纪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新形象第65-94页
  (一) 创造型新形象第65-68页
  (二) 引导型新形象第68-83页
  (三) 交流型新形象第83-87页
  (四) 方法型新形象第87-90页
  (五) 因材施教型新形象第90-94页
注释第94-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5页
后记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风胶囊和电击对CPP大鼠条件性线索相关成瘾记忆的影响
下一篇:大惯性转台的迭代学习控制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