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5页 |
Abstract | 第15-1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9-4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9-23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23-38页 |
·研究思路 | 第38-39页 |
·研究方法 | 第39-42页 |
·研究框架 | 第42-44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44-45页 |
第2章 选择成本分析范式 | 第45-66页 |
·选择与选择成本 | 第45-58页 |
·选择的世界与困难的选择 | 第45-48页 |
·选择成本 | 第48-52页 |
·无品牌条件下的选择 | 第52-56页 |
·有品牌条件下的选择成本 | 第56-58页 |
·新制度经济学与品牌经济学分析范式的比较 | 第58-66页 |
·引言 | 第58页 |
·分析的基本单位:交易与选择 | 第58-59页 |
·分析范式的核心范畴:交易费用与选择成本 | 第59-61页 |
·时代背景与理论背景 | 第61-63页 |
·人类选择行为的局限条件:不同视角的考察 | 第63页 |
·基本定理: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 第63-64页 |
·理论应用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第3章 品牌与消费者行为 | 第66-107页 |
·品牌的比较静态经济分析 | 第66-86页 |
·引言 | 第66-68页 |
·基本假设 | 第68-69页 |
·基本定义 | 第69-70页 |
·比较静态模型之一:消费者均衡及均衡的条件 | 第70-79页 |
·比较静态模型之二:厂商均衡及均衡的条件 | 第79-83页 |
·消费者与厂商同时均衡及均衡的条件 | 第83-84页 |
·模型的意义 | 第84-85页 |
·小结 | 第85-86页 |
·引入品牌的需求曲线及其经济学分析 | 第86-97页 |
·引言 | 第86-88页 |
·引入品牌的需求曲线 | 第88-92页 |
·均衡与福利分析 | 第92-93页 |
·应用:克服“价格战”陷阱 | 第93-95页 |
·小结 | 第95-97页 |
·消费者选择理论的重构 | 第97-107页 |
·引言:理论与现实的冲突 | 第97-98页 |
·消费者选择的两步法经济分析 | 第98-104页 |
·选择成本与价格的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4章 品牌与厂商行为 | 第107-201页 |
·企业动态增长的品牌模型及其应用 | 第107-120页 |
·引言 | 第107-109页 |
·模型 | 第109-115页 |
·模型的拓展:两类典型的品牌战略模式 | 第115-116页 |
·模型的应用:企业的“短命”与“长寿” | 第116-119页 |
·小结 | 第119-120页 |
·品牌拉力的供应链博弈分析 | 第120-130页 |
·引言 | 第120-122页 |
·品牌拉力与供应链 | 第122-124页 |
·供应链博弈分析 | 第124-129页 |
·小结 | 第129-130页 |
·品牌之死的经济分析 | 第130-142页 |
·引言 | 第130-131页 |
·品牌之死的事实 | 第131页 |
·品牌生命曲线与品牌之死的经济学含义 | 第131-134页 |
·品牌之死的原因 | 第134-138页 |
·延长品牌生命的策略 | 第138-141页 |
·小结 | 第141-142页 |
·品牌进入次序优势的经济分析 | 第142-154页 |
·引言 | 第142-144页 |
·定义、假设及变量之间的关系 | 第144-147页 |
·模型 | 第147-150页 |
·几个重要推论 | 第150-152页 |
·小结 | 第152-154页 |
·品牌延伸行为的经济分析 | 第154-164页 |
·引言:品牌延伸的“陷阱” | 第154-156页 |
·定义与假设 | 第156-159页 |
·一个简单模型 | 第159-162页 |
·模型的检验 | 第162页 |
·如何提高品牌延伸的成功率:“软技术”开发 | 第162-163页 |
·小结 | 第163-164页 |
·品牌陷入“泥泞的中间地带”的经济分析 | 第164-180页 |
·引言:泥泞的中间地带 | 第164-166页 |
·模型分析 | 第166-171页 |
·避免陷入“泥泞的中间地带”的品牌策略分析 | 第171-175页 |
·“对立共生”策略框架 | 第175-177页 |
·对我国企业品牌建设的政策建议 | 第177-178页 |
·小结:“品类专业化”才能使品牌走向全球化 | 第178-180页 |
·厂商市场份额的品牌经济模型及其现实解释 | 第180-201页 |
·引言:从搜索引擎市场份额之争谈起 | 第180-183页 |
·模型 | 第183-189页 |
·现实解释 | 第189-196页 |
·提高市场份额与定价权的二维模型 | 第196-199页 |
·小结 | 第199-201页 |
第5章 品牌与经济增长 | 第201-214页 |
·引言 | 第201-202页 |
·分工—制度—品牌模型:现代经济增长的综合分析框架 | 第202-203页 |
·分工与经济增长:增长源于分工 | 第203-205页 |
·制度与经济增长:制度决定论 | 第205-207页 |
·品牌与经济增长:品牌拉动增长 | 第207-211页 |
·小结 | 第211-214页 |
第6章 简要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214-217页 |
·简要总结 | 第214-216页 |
·研究展望 | 第216-217页 |
参考文献 | 第217-22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226-229页 |
致谢 | 第229-23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2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