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1 导论 | 第11-19页 |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意义 | 第11-14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和调查设计 | 第17-19页 |
2 理论基础及借鉴 | 第19-27页 |
·农业区位论 | 第19-20页 |
·蛛网均衡理论 | 第20-22页 |
·生产函数理论 | 第22-23页 |
·禀赋差异论 | 第23-27页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4页 |
·要素禀赋说 | 第24-25页 |
·产业竞争力理论 | 第25-27页 |
3 研究区概括 | 第27-31页 |
·基长镇自然环境概况 | 第28-29页 |
·基长镇社会经济概况 | 第29-30页 |
·基长镇西红柿产业发展概况 | 第30-31页 |
4 基长镇西红柿产业的禀赋条件 | 第31-38页 |
·禀赋优势 | 第32-36页 |
·生产成本相对低 | 第32页 |
·具备适宜西红柿生长的自然条件 | 第32-33页 |
·基础设施较完善 | 第33页 |
·销区市场需求的稳定性 | 第33-34页 |
·交通区位优势 | 第34-35页 |
·经济比较效益高 | 第35页 |
·政府的推动 | 第35-36页 |
·禀赋劣势 | 第36-38页 |
·土地面积小,农户生产分散 | 第36页 |
·农户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 | 第36-37页 |
·农户经济积累小 | 第37页 |
·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不能满足商品性蔬菜生产要求 | 第37-38页 |
5 基长西红柿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 第38-60页 |
·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 | 第38-49页 |
·西红柿种植户生产交易过程分析 | 第38-41页 |
·农户生产效益分析 | 第41-49页 |
·西红柿生产服务业的形成 | 第49-53页 |
·生产资料服务 | 第49-50页 |
·生产技术服务 | 第50-51页 |
·产品销售服务 | 第51-53页 |
·山区蔬菜产业发展的非经济要素——政府的角色 | 第53-57页 |
·政府介入山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 第53-54页 |
·政府在西红柿产业发展中的具体措施 | 第54-57页 |
·在实践中形成的蔬菜发展模式 | 第57-60页 |
·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 | 第57-58页 |
·合作组织带动型模式 | 第58-59页 |
·市场带动型模式 | 第59-60页 |
6 山区蔬菜产业一般问题与对策 | 第60-72页 |
·问题 | 第60-65页 |
·山区农户蔬菜生产技术水平低 | 第60-62页 |
·龙头企业带动型和合作组织带动型模式在山区蔬菜产业中带动作用有限 | 第62-63页 |
·山区蔬菜生产市场带动型模式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大,竞争激烈 | 第63-64页 |
·山区农户蔬菜产业生产链短,多为初级产品 | 第64页 |
·贫困山区政府在蔬菜产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有限 | 第64-65页 |
·对策 | 第65-72页 |
·健全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 第66页 |
·提高劳动者素质 | 第66-67页 |
·实施品牌战略、重视蔬菜采后加工增值 | 第67-68页 |
·完善政府职能 | 第68-70页 |
·完善蔬菜产业发展模式 | 第70-72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72-75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