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7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的依据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概念界定 | 第13-17页 |
第二章 美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历史解读 | 第17-37页 |
·殖民地时期:以教士为主的培养目标和宗教主导的课程设置 | 第17-24页 |
·培养目标从宗教到世俗的转化 | 第17-20页 |
·培养通才的课程设置 | 第20-22页 |
·科学学科的崛起突破宗教课程的束缚 | 第22-23页 |
·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影响下课程设置的转变 | 第23-24页 |
·建国初期:培养实用型建设人才,设置多元实用课程 | 第24-29页 |
·造就共和国健全公民,养实用型人才 | 第25-27页 |
·教育分权,多元课程自主设置 | 第27-29页 |
·城市化时期:研究型人才培养与灵活地课程设置 | 第29-37页 |
·培养目标从重“应用科学人才”到崇“科研创新人才”的调整 | 第30-32页 |
·课程设置灵活多变 | 第32-37页 |
第三章 美国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特色解读 | 第37-75页 |
·课程设置全面紧贴培养目标的时代变化 | 第38-47页 |
·课程设置紧贴拓荒时期对有教养宗教工作者的培养 | 第39页 |
·课程设置紧贴殖民后期科学人才的培养 | 第39-40页 |
·课程设置紧贴建国时期对兴国人才的培养 | 第40-41页 |
·课程设置紧贴工业化时期对强国人才的培养 | 第41-44页 |
·课程设置紧贴新技术革命时期对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 第44-47页 |
·课程设置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 第47-63页 |
·针对副学士学位教育的课程设置 | 第47-50页 |
·针对学士学位教育的课程设置 | 第50-57页 |
·针对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 | 第57-63页 |
·课程设置的本土特色 | 第63-69页 |
·博采众长,自我完善 | 第63-65页 |
·立足本土,服务社区 | 第65-67页 |
·成果转化,回馈社会 | 第67-69页 |
·课程设置的国际化 | 第69-75页 |
·培养全球公民的国际化课程设置 | 第70-73页 |
·创设面向国际的特色课程 | 第73-75页 |
结语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后记(附录)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