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1. 绪论 | 第9-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 ·国外有关理论研究与实践 | 第10-12页 |
| ·国外乡村旅游景观理论研究 | 第10-11页 |
| ·国外乡村旅游建设实践 | 第11-12页 |
| ·国内有关理论研究与实践 | 第12-17页 |
| ·国内农家乐理论研究 | 第12-15页 |
| ·国内农家乐规划实践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 2 农家乐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 ·景观生态学 | 第20页 |
| ·乡村旅游学 | 第20-21页 |
| ·景观美学 | 第21-22页 |
| 3. 泰安市农家乐景观分析 | 第22-36页 |
| ·泰安市概况 | 第22页 |
| ·泰安市农家乐概况 | 第22-23页 |
| ·泰安市农家乐的类型 | 第23-24页 |
| ·泰安市农家乐景观特性 | 第24-25页 |
| ·泰安市农家乐景观的多样性 | 第24页 |
| ·泰安市农家乐景观的生态脆弱性 | 第24-25页 |
| ·泰安市农家乐景观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28页 |
| ·内部资源因素分析 | 第25-26页 |
| ·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 第26-28页 |
| ·泰安市农家乐景观现状SWOT 分析 | 第28-34页 |
| ·桃花峪景区农家乐景观SWOT 分析 | 第28-30页 |
| ·樱桃园景区农家乐景观SWOT 分析 | 第30-31页 |
| ·天外村-红门农家乐景观SWOT 分析 | 第31-32页 |
| ·东御道农家乐景观SWOT 分析 | 第32-33页 |
| ·目前泰安市农家乐景观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 ·泰安市农家乐景观现状对策性研究 | 第34-36页 |
| 4. 国内农家乐景观设计中的相关实践经验 | 第36-38页 |
| ·成都三圣乡“五朵金花”农家乐景观规划 | 第36-37页 |
| ·浙江嘉兴“碧云花园”生态农庄景观规划 | 第37-38页 |
| 5. 泰安市农家乐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卧云山庄”农家乐景观规划为例 | 第38-59页 |
| ·泰安市“卧云山庄”基址现状分析 | 第38-40页 |
| ·区位概况 | 第38页 |
| ·自然条件 | 第38-39页 |
| ·景观现状分析 | 第39-40页 |
| ·泰安市“卧云山庄”农家乐景观总体规划理念与原则 | 第40-42页 |
| ·规划理念 | 第40-41页 |
| ·规划原则 | 第41-42页 |
| ·泰安市“卧云山庄”规划布局与分区 | 第42-50页 |
| ·“卧云山庄”的布局分区 | 第42-48页 |
| ·“卧云山庄”水系规划 | 第48-49页 |
| ·“卧云山庄”交通规划 | 第49-50页 |
| ·“卧云山庄”农家乐乡土景观元素的运用研究 | 第50-53页 |
| ·运用乡土景观元素的意义 | 第51页 |
| ·乡土景观元素在规划中的运用 | 第51-53页 |
| ·“卧云山庄”农家乐景观生态性规划研究 | 第53-59页 |
| ·道路景观的生态性规划 | 第53-54页 |
| ·水体景观的生态性规划 | 第54-56页 |
| ·农业景观的生态性规划 | 第56-58页 |
| ·边缘景观的生态性规划 | 第58-59页 |
| 6 对泰安市农家乐景观规划管理的探索 | 第59-60页 |
| ·健全农家乐景观管理机构 | 第59页 |
| ·加强农家乐景观规划宣传指导 | 第59页 |
| ·完善规划设计制度 | 第59页 |
| ·加大对农家乐景观的维护 | 第59-60页 |
| 7 结语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8-69页 |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获奖及社会实践情况 | 第69-70页 |
| 硕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