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低频减负荷优化配置的研究及应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电力系统低频减负荷的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内外发展概述 | 第11-12页 |
·低频减负荷方案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低频减负荷研究方法 | 第16-23页 |
·单机带集中负荷模型分析法(SGSLA) | 第16-17页 |
·时域动态仿真分析法(TDDS) | 第17-18页 |
·两种方法的比较及在文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两种方法的比较 | 第18-19页 |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仿真软件介绍与比较 | 第20-23页 |
第三章 元件模型及参数对系统频率影响的研究 | 第23-43页 |
·意义 | 第23页 |
·发电机模型 | 第23-24页 |
·调速系统 | 第24-32页 |
·调速器和原动机模型 | 第24-25页 |
·调速系统对系统频率影响的研究 | 第25-32页 |
·励磁系统 | 第32-34页 |
·励磁系统模型 | 第32-33页 |
·励磁系统对系统动态响应影响的研究 | 第33-34页 |
·负荷模型 | 第34-39页 |
·负荷模型与参数 | 第34-36页 |
·负荷模型参数对系统动态响应影响的研究 | 第36-39页 |
·仿真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39-43页 |
第四章 江苏电网动态特性分析 | 第43-51页 |
·概述 | 第43-44页 |
·典型分区动态特性分析 | 第44-46页 |
·其他分区动态特性分析 | 第46-47页 |
·特殊分区动态特性分析 | 第47-49页 |
·江北分区 | 第47-49页 |
·武南、无锡、车坊和吴江分区 | 第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江苏电网低频减负荷方案校核与优化配置 | 第51-79页 |
·概述 | 第51-54页 |
·江苏全网和各分区电网故障列表 | 第54-58页 |
·故障选取原则 | 第54页 |
·分区最大功率缺额的确定 | 第54-56页 |
·故障列表 | 第56-58页 |
·两种软件的低频减负荷逻辑的仿真比较 | 第58-60页 |
·典型分区电网低频减负荷分配方案校核分析 | 第60-62页 |
·假想故障7 | 第60-61页 |
·假想故障9 | 第61-62页 |
·江苏全网及各分区低频减负荷方案校核分析 | 第62-63页 |
·典型分区低频减负荷优化配置研究 | 第63-74页 |
·江苏全网和各分区低频减负荷优化配置研究 | 第74-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2页 |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 第79-80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