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30页 |
1 石油污染现状 | 第12页 |
·石油的概况 | 第12页 |
·石油的污染及危害 | 第12页 |
2 石油烃类组分的生物降解 | 第12-17页 |
·芳香烃的生物降解 | 第13页 |
·环烷烃的生物降解 | 第13-14页 |
·烷烃的生物降解 | 第14-17页 |
·低温烷烃降解微生物 | 第14-15页 |
·常温烷烃降解微生物 | 第15-16页 |
·高温烷烃降解微生物 | 第16-17页 |
3 烷烃的氧化过程 | 第17-19页 |
4 烷烃羟化酶 | 第19-23页 |
·C_1-C_4 | 第19-20页 |
·C_5-C_(16) | 第20-22页 |
·细胞色素P450 | 第20-21页 |
·pAHs | 第21-22页 |
·C_(16)以上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30页 |
第一章 高效烷烃降解菌XCZ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 第30-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5页 |
·培养基 | 第30-31页 |
·微量元素无机盐培养基(WJ) | 第30页 |
·富集分离培养基(FJ) | 第30页 |
·烷烃培养基 | 第30页 |
·LB培养基 | 第30-31页 |
·菌株的富集和分离 | 第31页 |
·菌株的16S rDNA序列测定 | 第31-33页 |
·菌株总DNA的提取 | 第31页 |
·16S rDNA序列的PCR扩增 | 第31页 |
·PCR扩增产物的纯化 | 第31-32页 |
·16S rDNA片段与载体的连接 | 第32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2页 |
·转化 | 第32页 |
·转化子的验证 | 第32-33页 |
·质粒的小量提取 | 第33页 |
·16SrDNA序列的测定 | 第33页 |
·生理生化试验 | 第33页 |
·生长及烷烃降解特征的研究 | 第33-34页 |
·温度对菌株降解正十八烷的影响 | 第33页 |
·pH对菌株降解正十八烷的影响 | 第33页 |
·添加不同营养物质对于菌株降解正十八烷的影响 | 第33页 |
·菌株对正十八烷的降解曲线 | 第33-34页 |
·菌株的烷烃降解谱 | 第34页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34页 |
·细菌生长量的测定 | 第34页 |
·正十八烷的测定 | 第34页 |
·烷烃降解谱的测定 | 第34页 |
·正十八烷浓度及原油中烷烃浓度的计算方法 | 第34-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烷烃降解菌株的分离 | 第35页 |
·菌株XCZ的鉴定 | 第35页 |
·16S rDNA的序列测定 | 第35页 |
·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 | 第35页 |
·菌株的生长、降解特征 | 第35-38页 |
·温度、pH对XCZ降解正十八烷的影响 | 第35-36页 |
·添加不同营养物质对XCZ降解正十八烷的影响 | 第36页 |
·XCZ的生长与正十八烷降解之间的关系 | 第36-37页 |
·原油中烷烃降解谱的测定 | 第37-38页 |
3 讨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第二章 P.aeruginosa XCZ中烷烃单加氧酶基因alkB功能的研究 | 第40-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8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40页 |
·培养基与试剂 | 第40-42页 |
·抗生素及使用浓度 | 第42页 |
·P.aeruginosa XCZ总DNA的提取 | 第42页 |
·alkB基因及抗生素基因的PCR扩增 | 第42页 |
·DNA的纯化及与载体的酶连 | 第42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质粒的提取及转化过程 | 第42页 |
·DNA的酶切反应体系 | 第42-43页 |
·同源重组载体的构建 | 第43页 |
·三亲接合 | 第43-44页 |
·同源重组子的筛选 | 第44-45页 |
·菌落PCR | 第45页 |
·Sothern杂交 | 第45-48页 |
·P.aeruginosa XCZ,B1M,B2M,B12M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5页 |
·基因组DNA的酶切 | 第45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45页 |
·Southern印迹的制备 | 第45-46页 |
·杂交探针的制备 | 第46-47页 |
·预杂交 | 第47页 |
·杂交 | 第47页 |
·洗膜及显色 | 第47-48页 |
·alkB基因突变菌株对原油中烷烃的降解 | 第48页 |
·alkB基因突变菌株对单一烷烃的降解 | 第4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9页 |
·同源重组载体的构建 | 第48-52页 |
·alkB基因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的PCR扩增 | 第48-49页 |
·质粒pMDB1(pMDB2)及pMDK(pMDT)的构建 | 第49页 |
·质粒pMDB1’K、pMDB2’T的构建 | 第49-51页 |
·质粒pEXB1’K、pJQB’2T的构建与验证 | 第51-52页 |
·同源重组子的筛选和验证 | 第52-55页 |
·菌落PCR法筛选同源重组子 | 第52-55页 |
·Sothern杂交验证alkB1,alkB2基因的突变 | 第55页 |
·alkB基因突变对菌株降解原油中烷烃的影响 | 第55-56页 |
·alkB基因突变菌株对单一烷烃的降解 | 第56-59页 |
3 讨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全文结论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