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水复分解法制备纯碱的过程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课题研究目标 | 第11页 |
·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11页 |
·纯碱技术介绍 | 第11-18页 |
·纯碱的性质及用途 | 第11-13页 |
·国内外生产纯碱的常用方法概述 | 第13-15页 |
·国内外生产纯碱常用方法的比较 | 第15-16页 |
·国内外其它制备纯碱的各种生产方法及工艺 | 第16-18页 |
·纯碱制备技术专利概述 | 第18页 |
·卤水的综合利用 | 第18-23页 |
·卤水的产地、储量及成分 | 第19页 |
·国内外卤水利用的各种生产工艺 | 第19-21页 |
·卤水利用技术专利概述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实验总的工艺流程 | 第23-27页 |
·实验总工艺流程 | 第23-2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页 |
·实验装置图 | 第24页 |
·实验原料、试剂、仪器设备 | 第24-27页 |
·原料 | 第24-25页 |
·实验试剂、设备及仪器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卤水与碳酸氢铵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 | 第27-39页 |
·过程原理 | 第27-28页 |
·实验方法和检测方法 | 第28-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8页 |
·检测方法 | 第28-29页 |
·原料预处理 | 第29-31页 |
·过程原理 | 第29-30页 |
·杂质离子的测定方法 | 第30页 |
·除杂质及加入量的确定 | 第30-31页 |
·第一步反应的单因素实验 | 第31-35页 |
·盐析剂的选择 | 第31-32页 |
·盐析剂的加入量 | 第32页 |
·反应时间对碳酸氢钠得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氯化钠和碳酸氢铵配料比对碳酸氢钠得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反应温度对碳酸氢钠得率的影响 | 第34页 |
·卤水的初始浓度对碳酸氢钠得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正交实验 | 第35-37页 |
·正交实验方案设计 | 第35-36页 |
·实验方法及讨论 | 第36-37页 |
·最佳工艺条件的验证 | 第37页 |
·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第一阶段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39-45页 |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39-41页 |
·盐水初始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41-43页 |
·反应动力学模型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碳酸氢钠的煅烧和副产品氯化铵的制取 | 第45-54页 |
·碳酸氢钠的煅烧 | 第45-48页 |
·煅烧温度对烧失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煅烧时间对烧失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煅烧时间和温度的选择 | 第47页 |
·纯碱产品质量 | 第47-48页 |
·纯碱产品XRD分析 | 第48页 |
·副产品氯化铵的制取 | 第48-52页 |
·过程原理和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蒸发水量对氯化铵产量及纯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冷却温度对氯化铵产量及纯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氯化铵产品的质量 | 第51-52页 |
·盐析剂的循环 | 第52页 |
·本工艺与氨碱法、联碱法制纯碱的比较 | 第52页 |
·小结 | 第52-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展望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