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概述 | 第10-20页 |
一、选举的基本理论 | 第10-12页 |
(一) 选举的涵义 | 第10-11页 |
(二) 选举的种类 | 第11-12页 |
二、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基本理论 | 第12-20页 |
(一) 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涵义 | 第13-14页 |
(二) 村民委员会选举与其他两种选举的界定 | 第14-16页 |
(三) 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基本原则 | 第16-20页 |
第二部分 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的现状 | 第20-32页 |
一、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制度现状 | 第20-26页 |
(一) 选举权法律界定不明确 | 第20-21页 |
(二) 选举的程序规范不完善 | 第21-22页 |
(三) 选举纠纷的解决机制不健全 | 第22-23页 |
(四) 破坏选举行为的处理规范不明确 | 第23-24页 |
(五) 监督选举的规范不完备 | 第24-26页 |
二、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实施现状 | 第26-32页 |
(一) 选举操作过程较为混乱 | 第26-27页 |
(二) 贿选问题比较严重 | 第27-28页 |
(三) 选民对选举权的行使受到制约 | 第28-29页 |
(四) 乡镇政府、党组织对村民委员会选举不当干预或者消极领导 | 第29-30页 |
(五) 村民委员会选举在许多地区具有浓厚的宗族色彩 | 第30-32页 |
第三部分 影响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因素 | 第32-39页 |
一、立法因素 | 第32-34页 |
(一) 相关法律规定的欠缺影响村民真正实现其权利 | 第32-33页 |
(二) 法律的不完善导致实际操作较为混乱 | 第33-34页 |
二、行政因素 | 第34-35页 |
(一) 乡镇政府干预选举有碍公正 | 第34-35页 |
(二) 村党支部的态度影响选举进程 | 第35页 |
三、经济因素 | 第35-37页 |
(一)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村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 | 第35-36页 |
(二) 城市化进程造成选民的流动 | 第36-37页 |
(三) 经济利益的驱使是贿选出现和存在的主要原因 | 第37页 |
四、观念因素 | 第37-39页 |
(一) 传统的“人治”思想影响选举各方参与者的态度 | 第37-38页 |
(二) 宗族观念会影响选举的质量 | 第38-39页 |
第四部分 完善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的对策 | 第39-52页 |
一、加强和完善村民委员会选举的立法工作 | 第39-44页 |
(一) 完善村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法律规定 | 第39-40页 |
(二) 完善村民委员会选举的程序规则 | 第40-42页 |
(三) 完善村民委员会选举纠纷的解决机制 | 第42-43页 |
(四) 完善对破坏选举行为的制裁措施 | 第43页 |
(五) 明确贿选的涵义和制裁 | 第43-44页 |
二、理顺党组织、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关系 | 第44-46页 |
(一) 理顺党组织与村民委员会选举之间的关系 | 第44-45页 |
(二) 理顺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选举之间的关系 | 第45-46页 |
三、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选举的监督机制 | 第46-49页 |
(一) 设立选举观察员制度 | 第47页 |
(二) 鼓励村民自发监督 | 第47页 |
(三) 完善司法机关监督 | 第47-48页 |
(四) 村党组织的监督 | 第48-49页 |
(五) 乡镇政府的行政监督 | 第49页 |
四、减少宗族势力对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消极影响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后记 | 第55-57页 |